摘自:《灵岩故事》 壹
果报应类(节选)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三编下.因果实证序
小视频:2021年3月4日寺院琉璃云
(拍摄&剪辑:视频工作室妙简)
民国八年,北通州王芝祥,字铁珊,一子很聪明,很孝顺。大子有神经病,铁珊心中望此子承继家声。二十一二岁,已娶妻,生一女。一日,病重将死,铁珊痛极,呼之曰:「某某,汝既来为我儿子,为何此刻就要去?」其子瞋目,作广西口音曰:「我哪是你儿子,我就是第十四个人。」说毕,即死。
先铁珊在广西作兵备道时,计杀降匪头首十三人,先用极爱厚之法以安慰之,请其吃饭,尚请有大名之人作陪,每人犒洋二十四元,云:「日间甚忙,来不及与汝详谈,到晚间来,当与汝等各安职务。」此十三人,不知是要杀他,反拉其厚友同去,意欲以己之情面,求其亦派彼一好差事。至晚去,则进一门关一门,伏兵于华厅,其人既来,铁珊抽佩刀砍,则伏兵同出杀之,得十四个尸首,亦不知是何姓名。岂知其人即为其子,徒用二十余年教育之劳,至死反瞋目呵斥,不认铁珊为父。
大率世之儿女之因,总不出「讨债、还债、报恩、报怨」之四义,此子系汝宿世欠彼债者,债清即去。若还债及报恩者,则可得其孝养耳。
(续编上 .覆德畅居士书
民国 二十三年)
曹崧乔云:其父读书时,一同学,乃富翁子,极笨。先生与彼教,彼尚未会,其父听之,即可背。该富翁子早夭,后见其来,而忽不见,崧乔乃生一女,今已三十一岁,极聪明,读书绝不费力。
初为富翁子,后为同学孙女,人之轮回,诚可畏也。此但换个男女相,全体改变者,当有十之八九矣,哀哉!
(续编上 .覆念佛居士书)
《清凉山志》载:隋,代州,赵良相,家资巨万,有二子,长曰孟,次曰盈。盈强,孟弱。良相将终,分家资为二,孟得其上。及良相死,盈尽霸取,止与孟园屋一区,孟佣力以活。
后盈死,为孟作子,名环。孟死,为盈作孙,名先。环长,为仆于先,心恨盈霸其业。适先欲朝五台,命环随往,行至山中,旷无人处,拔刀谓曰:「汝祖夺我家业,我将杀汝。」先疾走,环追之。
先入一茅庵,一老僧止之,各与以药物茶汤,食已,如梦初醒,遂悉前事,感愧悲伤。老僧曰:「盈乃环之前身,霸他之业,是自弃其业也。先乃孟之再来,受其先产,父命犹在耳。」二人遂出家修道于五台焉。
此二人者,宿有善根,故蒙菩萨点化,得有如此结果。今之以杀人为乐者,其后报何堪设想乎?
(续编下 .法云寺放生征信录
序民二十一年)
明翰林刘玉绶,船泊苏州,梦一伟丈夫求救,自称宋偏将军曹翰,因屠江州,世世作猪,此对门屠者,顷所宰第一猪,即我也,祈为救援。醒而果见屠将杀猪,遂买而放之阊门一寺中。凡呼「曹翰」者,其猪皆回首望之,是可为「人变畜生,畜生变人」之证。
载籍上活阎王活小鬼之事甚多,此皆天地鬼神,透露一点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消息,以警戒世人也。
(三编下 .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丙寅七月)
汉献帝时,曹操为丞相,专其威权,凡所作为,无非弱君势,重己权,欲令自身一死,子便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篡,而且尸犹未殓,丕即移其嫔妾,纳于己宫。
死后永堕恶道,历千四百余年,至清乾隆间,苏州有人杀猪出其肺肝,上有「曹操」二字。邻有一人见之,生大恐怖,随即出家,法名佛安,一心念佛,遂得往生西方,事载《净土圣贤录》。
(增广上 .与卫锦洲居士书)
唐北台后黑山寺僧法爱,充监寺二十年,以招提僧物,广置南原之田,遗厥徒明诲。爱死,即生其家为牛,力能独耕,仅三十年,牛老且病,庄头欲以牛从他易油,是夕,明诲梦亡师泣曰:「我用僧物,为汝置田,今为牛,既老且羸,愿剥我皮作鼓,书我名字于鼓上,凡礼诵当击之,我苦庶有脱日矣。不然,南原之阜,变为沧瀛,未应脱免耳。」言讫,举身自扑。诲觉,方夜半,鸣钟集众,具宣其事。
明日,庄头报老牛触树死,诲依其言,剥皮作鼓,书名于上。即卖南原之田,得价若干,五台饭僧。诲复尽倾衣钵,为亡师礼忏。后送其鼓于五台山文殊殿,年久鼓坏,寺主以他鼓易之,讹传以为人皮鼓耳。
见《清凉山志》。盖因果昭彰,无能或逃。
(三编下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昔范文正公视人犹己,视疏若亲,视天下为一家,视中国若一人,故能自宋初至清末,足一千年,子孙科甲不绝。
长洲彭氏力行善事,于清初以来,科甲冠于天下。其家状元有四五人,而同胞兄弟有三鼎甲者。以世世奉佛,奉《阴骘文》、《感应篇》。其志固长欲利人,而天固长施厚报也。
(三编下 .覆刘观善居士书二)
清苏州孝廉曹锦涛,精于岐黄,任何险症,无不着手回春。一日,欲出门,忽有一贫妇跪门外,泣求为其姑医病。谓家道贫寒,难请他医,闻公慈悲为怀,定可枉驾为治,曹公遂为往治。曹公归后,贫妇之姑枕下,白银五两,不知去向,想为曹公偷去。妇登门询之,曹公即如数与之。贫妇归,其姑已将银取出,妇大惭愧,复将银送还谢罪,问:「公何以自诬盗银?」曹公曰:「我欲汝姑病速好耳,我若不认,汝姑必定着急加病,或致难好。故只期汝姑病好,不怕人说我盗银也。」其居心之忠厚,可谓至极无加矣,所以公生三子,长为御医,寿八十余,家致大富。次为翰林,官至藩台。三亦翰林,博通经史,专志著述。孙曾林立,多有达者。彼唯利是图之医,纵不灭门绝户,则已微之微矣。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所谓余庆余殃,乃报在子孙者。本庆本殃,乃报在本身者。余庆余殃,人可见之。本庆本殃,乃己于现生及来生后世所享受者,世人不能见之,天地鬼神佛菩萨,固一一洞知洞见也。
须知本庆本殃,较之余庆余殃,大百千万倍,故望世人,努力修持,以期获庆而除殃也。曹公甘受盗名,救人性命,而善报在于子孙。若自己更能替子孙念佛,求三宝加被,令子孙亦各吃素念佛,善报当在西方矣。
(三编下 .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乾隆辛巳,豫省黄河溃决,陆地水深丈余,民间庐舍,半被淹没。
陈留县有曹姓者,居宅沉没,已三昼夜,咸谓无生理矣。及水退,墙舍并未崩塌,眷口亦安然无恙。众问之,云:「日来唯觉雾气弥漫,不见天日,初不知在水中也。」有司见而异之,询其有何善行。曰:「每年租课所入,除衣食足用外,尽以济邻里之贫乏者,至今未尝少替。」已历五世,百有余年矣。宪司俱赐匾额,以嘉其异。
水固无情,而有鬼神护佑,虽全体淹没,而未见其水,是知:人有实德,天有奇报。彼剥削百姓脂膏,以求子孙富贵者,率皆灭门绝户,而其神识,当永堕恶道,无有出期,可哀也已。是以欲救世人,非极力提倡因果报应,断断不能收实效。
(三编上 .覆潘对凫居士书三)
因果之事,重迭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
古有一生作善,临终恶死,以消灭宿业,次生便得富贵尊荣者。
如宋阿育王寺一僧,欲修舍利殿,念沂亲王有势力,往募,所捐无几,愤极,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实时,其王生一子,哭不止。奶母抱之游行,至挂舍利塔图处则不哭,离开又哭,遂将其图取下,奶母常向彼持之,则永不哭。王闻而异之,遂使人往育王问其僧,则即于其子生日,断手流血而死。彼王遂独修舍利殿。及年二十,宁宗崩,无子,遂令彼过继,为皇帝四十一年,即宋理宗也。
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光于光绪二十一年,拜舍利数十日,看之。
明理之人,任彼境遇如何,决不疑因果有差,佛语或妄。不明理,守死规矩,而不知因果复杂,遂致妄生疑议,总因心无正见故也。如所说念佛之人,有三宝加被,龙天护佑,此系一定之理,断不致或有虚妄。然于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之理,未能了知,故不免有此种不合理之疑议也。
昔西域戒贤论师,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国。由宿业故,身婴恶病,其苦极酷,不能忍受,欲行自尽。适见文殊、普贤、观世音三菩萨降,谓曰:「汝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当久堕恶道。由汝宏扬佛法,故以此人间小苦,消灭长劫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戒贤论师闻之,遂忍苦忏悔,久之遂愈。至三年后,玄奘至彼,戒公令弟子说其病苦之状,其说苦之人,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
使不明宿世之因,人将谓戒贤非得道高僧;或将谓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惨病,佛法有何灵感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见异相,便生惊疑,无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恶之人现得福报,亦复如是起邪见心。不知皆是前因后果,及转后报重报为现报轻报,及转现报轻报为后报重报等,种种复杂不齐之故也。
(续编上 .覆周颂尧居士书
民国 二十年)
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
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
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
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微信文章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