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海会
发
心
我们读经前要合掌,要为法界一切如母有情受持佛的大乘教法,从心量上跟佛的心量去相应。当一个佛弟子坐下来,读诵经典,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的事,只要有一位进入状态,这就是巨大的法界中的事。我们点个灯都是“愿灯具等同三千大千世界”,愿灯油如海,愿灯柱如须弥山,更何况坐下来,翻开佛的《大般涅槃经》。这是很了不得的。所以每天要振奋精神,发起无上的菩提心。
我们一起诵经,就可以快速地把整本经诵持完,就像一条高速路,我们先把这条路上的美景粗略地浏览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需要细品,有这么多感动的地方需要回味,然后自己再找时间,把粗略的介绍变成一趟“旅行”,慢慢地品,畅游在大般涅槃的诸佛海会中,尽情地去流泪,尽情地去感动。
大乘的情怀,真的是很感人的。佛陀在这部经里,就像老妈妈一样,临行之前一再地嘱托。佛已经最大化地用白话来跟我们讲了,但这里面还是处处都充满了辩证的思维,佛就这样多角度、高维立体地来给我们讲解。
涅
槃
《涅槃经》里,大多数的内容都在告诉我们:涅槃不是死,涅槃不是灭,涅槃是不生不灭。“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世间是生灭法,是无常,所以“生灭灭已”不能在同一个平面上去处理,否则,只是让第六意识中多了一个或者多个生灭的念头而已。
“生灭灭已”,这四个字是很重要的。为什么佛陀为了这句话的答案宁愿舍生命去换?因为生命本身就是生灭的现象。如果能解决生灭的现象,就是生灭里我们最在意、最宝贵的生命,我们都可以付出。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一旦听闻到这不生不灭的真理,即使献出生命也没有关系。这也是为什么佛教里,师父有时为了法的缘故,要去锻炼弟子、考验弟子,就是看他把这个法当成什么,这个法在他心中的价值是什么,在他生命中的地位是什么。就像禅宗里说:“路逢剑客方呈剑,不是诗人不献诗。”
我们这一辈子,生死是最重要的事。“生灭灭已”,为了这个事,死都可以。所以佛弟子为什么要执劳役相?是为了求功名利禄吗?是为了世间的尊卑次序吗?是因为我们知道佛法的不共价值。执劳役相也是降服自我,作为能够承接佛法的一个前提。它是理性的、尊贵的,不是卑微的。执劳役相不是奴役,乞士也不是乞丐,这是我们要分辨清楚的。
宏
愿
我们现在要听闻佛法,好像觉得那么简单,佛经是免费的,寺院是敞开的。但往往得来太简单,我们就不会去思考。为什么免费?因为它无价。我们要明白,佛陀的一字一句,佛的三宝事业能住在世间,这是觉者多大的宏愿啊!
就像这次疫情,国家不计成本、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就知道,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救度众生,也是不惜一切代价。所以我们读《涅槃经》就越来越了解真相,就发现:原来一切我们觉得自然而然的事,都是以那么大的理性和愿力为支撑的。为什么佛陀无量光无量寿、无量的威德力,就表现到我们这个生死轮回的世界?实际上能到生死轮回的世界来“摆一个摊子”,这是不容易的,这要多大的实力啊!在生死洪流中能驾一艘舟航,不沉于波涛中,能广度众生,这是多大的愿力啊!
佛不仅从理论上来教育我们,甚至还有僧团,有僧团的生活,从理论上、僧团上、建制上恢复我们的良知,让我们在这里忏罪、积福、开智,认知自己的本心,恢复对万物的本相的认知。
所以每天诵经要发菩提心,不仅要发起菩提心,字字句句还要清洗自己,忏悔自己的罪业。至少要以极大的惭愧心,收摄我们的六根和意识,让自己真正地去忆念三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精选
如果一千年后,我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回头看现在的自己......?
【祈愿国泰民安】见佛足印,如同见佛(见者增福增慧,转发功德无量)
“八段锦”被央视官宣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宅家也能强身健体(内有视频)
【祈愿国泰民安】心旅斯里兰卡,不出门也能看世界——殊胜的佛牙舍利
我也曾被隔离……新年超度祖先】心灵是一个“隧道”,能让祖先得到解脱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佛教有这些殊胜的预防方法!(转发功德无量)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