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大师得衣钵后,与道明法师的师徒因缘

2020-04-16 00:03: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六祖慧能大师

禅宗




图片


惠能大师得衣钵



惠能大师,你想想看他什么根基来的呀?他以居士身五祖就已经把衣钵给他了。神秀大师在师父门下这么久,而且带领着七百个出家人,那他没明白就是没明白。五祖看了他写的偈子后,也给他开示了很多,你还没有彻悟心性,没有达到祖师的这样一种见地。


六祖大师听到大家都在传诵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这个偈颂,他就问你们背的什么呀?大家就把寺院发生的事告诉了他,这就是神秀大师作的偈颂,这么优美你看。


那实际上神秀大师把我们显宗的修法都总结在这四句颂里了:成佛是靠我们这个生命去成的,说“身是菩提树”;那这个菩提树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心,“心如明镜台”;要想修行的人这个身也不能染、心也不能染,所以说“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个实际上就是对一个修行人很重要的一个总结。这个偈颂,大家上上下下都在背。


六祖大师说:“你带我,我也去看看”。他去了之后,看到还有很多人围在那儿,他听到别人在念,就说:“我也有一偈”。实际上他是自然而然地,他也没有想着要抢什么祖位。观看的秀才说:“那你写呀!”六祖大师说:“我不会写,劳您帮我写。”他说:“你写都不会写,你还有什么偈啊?”六祖大师说:“向学大乘法要,不能轻视初学者。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他这一说你看句句在理上。旁边的人一听,暗自称奇,那就帮他写一个吧!


图片


电视里拍好像六祖大师的偈颂是写在墙上,实际上不是的。六祖大师的偈颂只是别人拿一个树棍子写在地上的,古代就是土地,否则五祖大师拿鞋怎么能把它“秃噜”掉呢?


六祖大师念出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大家一看震住了,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就知道这个境界是不同的。所以五祖大师也来看了,但一看了之后,唯恐他遭人嫉妒陷害,便马上就拿鞋把那个“秃噜”掉了,说:“不对不对,没有见性、没见性。” 你看,什么叫秘密知道吧?有的真话不好说。所以修行就是这样的,有点境界了也不能乱说的,只能私下跟师父说。


图片


但五祖心知肚明,决定传法给惠能,就独自来到磨坊,看到惠能腰上系着一大块石头正在舂米,就高声问道:“米熟了吗?”“早就熟了,只是还没有筛选。”这时五祖就用禅杖敲了石碓三下,背着手回去了。


老和尚这一番机锋暗语,聪明智慧的惠能立刻明白,老和尚是让我半夜三更去他的禅房呀。


到了深夜三更,惠能如约而至,在禅房里,就他们师徒二人,五祖开始为惠能传授《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便大彻大悟,向五祖禀告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等于他给五祖打的一个学习报告,一篇毕业论文,五祖一看,这已经明心见性了,下面的也不用讲了。于是将衣钵交给他说:“你现在就是第六代祖师,要善护己念,广度一切有情,弘扬佛法,使法脉相续不断。”


为了避免惠能遭到迫害,当天晚上,五祖就让他赶紧离开了。六祖渡船过江,然后一路就往南走。




图片


与道明法师的师徒因缘




佛教兴旺之后,从四祖道信这里就培养了一支武僧团,惠明禅师就是这个武僧团的首领。他是前陈皇帝的孙子,有的史书里讲他是三品大将,在《坛经》里说他是四品将军,因他本来就是皇族的,所以也有机会亲近到高僧大德,后来就亲近四祖道信大师。


实际上这位惠明法师比五祖弘忍大师还要大几岁的,他们两位是同时在道信祖师面前依止的。那后来五祖弘忍得五祖位之后,四祖道信就把惠明也拉过来,咐嘱他,说你建立武僧团,以后要护持佛门,护持五祖大师。所以这一批来追六祖大师的人是以他为首领,他也肩负着护持佛法的任务,一边他追,实际上后来他也保护了六祖大师。


所以就两个版本,一个是敦煌古老的这个版,一个是后面的契嵩版的《六祖坛经》,说法不一样的。古老的版本就是当他追六祖大师的时候,已经七十五岁了,六祖大师只有二十四岁。在古老的《坛经》里描写:六祖大师就把那个袈裟放在石头上,然后自己就躲在草丛里。他没有动袈裟,只是喊:“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后来的本子又改了他去动袈裟,动不了,然后才喊。实际上在他的心里面来说,他不是说我这嗔恨心那么大,我要来杀惠能或者怎么样,实际上他心中还是非常重于法的。这也是道信祖师对他的咐嘱吧,要护法。


实际上他是六祖大师的第一个徒弟,这个徒弟是很奇特的。六祖大师这时候虽现的是居士身,但他已经是祖师了。惠明法师出家一辈子,亲近过四祖,又亲近五祖,所以他是有很深的佛学功底的。当惠能大师走出来坐在石头上,也请他坐下来,他静下来之后,惠能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阿”,“阿”,这里有一个“阿”,这个像咒语一样的,“阿、阿,阿——”,“哪个是上座的本来面目呢”?他参了一辈子了呀,这个时候猛然地就……所以这个“啊”字我觉得很重要,各个版本都有这个“啊”字。“啊——”,哪个是上座的本来面目?惠明这个时候就是通身大汗,然后痛哭流涕、泪流满面。他说我过去一生当中苦苦所参的竟然在这个,没想到在您老人家这里让我能够一见我的本来面目,所以这个时候向他顶礼、就拜。你看,一个七十五岁的老和尚跟一个二十四岁的还没现出家相的,给他顶礼、拜他为师,你是我的师父。


五祖下面最德高望重的两位,一个是神秀,一个就是他;一文一武。他说我们都是黄梅的同学,但是我从你这得的法,我就以你为师。也就是说这位惠明法师他亲近过三代祖师,从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到六祖惠能大师。


然后他就请问:“师父,我此去何方呢,下一步该怎么走呢?”六祖大师就跟他说:“逢袁则止,遇蒙则居。”袁州就是江西现在的宜春有一个蒙山。他得到师父的点化之后下山,到山下就把那十几位还在搜索的人拦住了:“我跑到山顶上看了,一个人也没有,往其它地方追吧!”这十几个人就改路了。这就是给六祖大师起到一个护法的作用。之后他就直接去到庐山布水台住了三四年,然后就到袁州的蒙山住下来了。


后来他就是住寺,接引众生,而这个时候六祖大师还在猎人堆里隐居呢,他实际上是南宗六祖大师的第一个弟子。因为五祖大师跟六祖大师也说过,叫“逢怀则止,遇会则藏”。那六祖大师隐居十五、六年,就是他师父所讲的,你得法此去不要急着弘扬,应当好好地修,什么时候看机缘成熟了再出来教化众生、弘化大法。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六祖大师出来,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惠能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法性寺印宗法师看到座下的这位居士,一听他的言语,就看着他,问:“听说法已南来,是你这位居士吗?”这样子问他,那惠能大师就把包裹里面的衣钵呈现出来了,“是的”。一番交谈之后,印宗法师就说:“你现出家人相吧”,之后就为他剃度、授戒,然后马上就拜六祖大师为师。那就看到,那我们佛教界是没有我执的,法为最上,最高的是法。


所以六祖大师收的徒弟比他年纪大得都不是一点点的,他第一个徒弟,惠明法师七十五岁。惠明法师后来听说六祖大师已经出来了,他就把所有的弟子全部都遣往岭南去拜六祖大师。实际上就为六祖大师铺垫好了,他已经帮他培训了十几年了,所以六祖大师一开法的时候不缺徒弟的。惠明法师,后来改名为道明,为了不与师父的名讳重复。


这第一个徒弟寿命又很长,一直活到一百零六岁。那个时候惠能大师是五十四岁,有弟子来报告,说大师兄,长老道明法师圆寂了,圆寂在江西袁州的蒙山圣济寺。对这位弟子六祖大师感情很深的,他带着弟子亲自到江西来给他主持圆寂法会。


在五祖大师座下总共三位是很出名的,神秀大师、惠明大师,还有一位叫慧安大师,他的寿命更长,他也被拜为国师的,叫安国师,他活到一百二十八岁。那道明法师圆寂的时候,六祖大师是五十四岁,神秀大师八十六岁,慧安国师一百十岁。六祖大师年龄最小,他二十四岁得祖位,之后虽然在潜修,但实际上天下名气已经起来了。因为之前五祖大师送走惠能大师后,就不再出来讲法,大家以为五祖生病了,去问,他就说:“法已南去。“谁得?” “卢行者。”那个时候五祖就给他宣传了几年。然后他那些师兄,都是在国内有极高威望的人,实际上这些人都在给他宣传,这个因缘是特别好的。这也是表现了佛法里无我的一种精神,以法为重,一佛出世、千佛护持。所以我们读这个,就可以了解一下佛法的精神,无私的、无我的。


END


文/传喜法师、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我们是自己轮回的导演,是否终结轮回选择权在我们自己手中
· 什么是“常住”的“常”?佛陀在涅槃前着重讲了它
· 勇士,归来!
· 佛法是用生命体验生命
· 做一个低调的修行人
· 在你的附近,住着一位“贴身保镖”,你认得出吗?
· 殊胜的六字四声念佛法
· 一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位比丘尼70岁时肉身飞升清净刹土
· 修行人,到底修什么呢?
· 月藏经吉祥文
· 刘丰 | 食素,是慈悲的呈现,是最好的修行
· 修行提高了,看世界就不一样了
· 哪个法门才是你的“第一法门”?
· 杨澜:采访了上千位世界精英后,我开始质疑成功!
· 读圣贤书,所为何事?
· 你不容错过的素食圈大事件来了
· “如来真实义”是要靠传法者来开显的
· 疫情之下,有美好的人性在闪光
· 佛当初是以这样子的方便应机说法的
· 感官的一切都是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