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是我们的皈依处,要发我们自己无上的道心。我们平时皈依的不是大道,都是烦恼。
我们认假为真,在轮回大梦中苦苦追寻。追不到,烦恼;追到了,同样烦恼。以凡夫的知见和行为,自然感得凡夫的果报,凡夫的世界充斥着种种痛苦。
平时我们被这个“我”指使和操控,迷失了真正的我。如果当下回光返照,你去找找看,这个“我”在哪里?
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用智慧去观照,就会发现这个世界的所有一切都像泡沫一样。“五蕴”空无所得,是因缘聚合的,“五蕴”如泡沫,似乎有,其实不存在。
《金刚经》里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因为我们身处人道,定在这个道里,入了人这种虚幻的定,所以感觉这些都是真的,就像梦中的种种几乎是真的一样,梦到可怕的对境,怕得不得了,到处躲逃。其实现实也是一场梦境,我们用梦的方法来解释它,称为“中阴”。
我们现在是“生住中阴”,入定的时候叫“禅定中阴”,做梦的时候叫“梦境中阴”,死亡的时候叫临死中阴。
我们现在就处于中阴的状态,是一种阴境。娑婆世界一直在这个影子的状态里面。人死之后是“生住中阴”的结束,当梦醒来,你会发现梦中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带出来,“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对生命的本相要深入学习研究。“菩提路”从发明心性开始,佛教里讲“本觉”。一切众生本有的觉悟、本有的佛性,为我们的正知正见。开了正知正见后,依着“本觉”,由善知识引导,或者通过经典的学习开悟,称为“始觉”。“本觉”的理性,加上“始觉”的观照,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在理性的指导下来做事,反妄归真,消磨习气,就是“菩提路”的整个过程。
在续部的经典里又称“本觉”如母,“始觉”如子。《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说,“母子不相违远”,现前当来必定能够见面。对于念佛的人,“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就是每一位念佛者本有的佛性,祂是无上道,是真理,是不生不灭的。
当我们的生命踏上了这条路,才是快乐的。
传喜法师开示
END
长按上方二维码
关注大圣五台山古文殊寺
声 明
图片丨夏荆山老人《千佛名经》
文字编辑整理丨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