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的正因是什么?
般若就是如来的体性,
就是正法的因。
0
1
《妙法莲华经》是极其殊胜的,称为经中之王。佛在一生当中所度的弟子都已经根性成熟了,心都比较调柔了,而且对佛都有不退转的信心了,佛才宣说这样殊胜的大法。
佛陀初在菩提树下成佛的时候,当时这样思惟:“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之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我所证的法微妙第一,但众生都执著在追求快乐、求升反堕的愚痴当中,在这样的迷茫中,我怎样来度他们呢?
“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实法”。如果我直接来说这个一实相乘,众生没在苦海当中他不会相信的。你告诉他: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当下就有诸法实相,有极乐世界,大家都不会相信的。
“破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如果我们对佛所讲的法不信,反而会因不信而堕落到三恶道去。佛观到我们众生根器这么钝,这么愚痴,说这么殊胜的法,我们没有这样的智慧来相信,反而会堕落到三恶道去。佛说:唉呀,我宁愿不说,当下就进入涅槃的境界。这时大梵天王马上化身出来祈请佛陀住世:佛陀,您不能入涅槃,在三界苦海的黑暗当中,您犹如世间的明灯已经亮起来了,您不能入涅槃。
2
佛陀“寻念过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应说三乘”。佛忆念过去诸佛成佛之后,也不是马上就说一乘实相大法,而是应众生的根器应机说法的,因此佛陀开始转法轮。
因为诸法寂灭相,言语是没有办法来形容的,非要大家自悟自证,所以佛陀就以方便力来到波罗奈,也就是鹿野苑,为最初跟随他的五个人说法。说苦、集、灭、道四谛法,第一次跟他们说的时候,阿若憍陈如等就证到了阿罗汉果位。五个人听“佛”说法都相应地证得了阿罗汉果位,这时候贤圣“僧”有了,三转四谛法轮这个“法”也有了,这时佛、法、僧三宝都具足了。
接着就有一长者的儿子耶舍来出家,带来五十人;佛又度化了迦叶兄弟三个,他们又带了一千人;再度化目犍连和舍利弗,他们也带了二百人,这时佛陀的常随众就成了“千二百五十人俱”,加上最初的五比丘,实际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常随在佛陀身边。虽然他们证得了阿罗汉果位,但念佛恩深重无以报答,所以就追随在佛的身边做弟子做侍者,也为佛陀教化众生追随教化。这些人都是印度最出名的,原先修外道时也是修得最好的,他们看到佛陀都认为佛是天下最无上的,是世间之尊,所以他们拜佛陀为老师,跟在佛陀身边。
3
佛对世间根劣的众生说《阿含经》,《阿含经》着重在说“无我”,哪里是“我”呢?找找看“我”在哪里?这胳膊是我呢?还是腿是我?还是肝、肾、胃是我?对这些肢体部分你会说:我的手,我的胃,显然“我的”不是“我”,你找遍里里外外都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我。肾坏了可以换一个别人的肾;胃坏了可以切割,有的人胃切割了三分之二也能活;肝也能割掉;心脏坏了,安一个人造心脏也可以活,你说,“我”到底在哪里呢?有说大脑是我;有说大脑思惟是靠脑细胞,但是这个世界上竟有人是没有脑子的照样可以思惟,他颅壳里面是一滩水,什么脑细胞也没有也照样活着,甚至连整个头都没有的也照样活着,这样的例子也有好几个。
所以佛陀就启发我们:于是身中,云何为“我”?于是比丘众就在树下岩边,或者到尸陀林去思惟:什么是“我”?由这样不断思惟而证得人无我,证得阿罗汉果位。所以佛“思惟是事已,即趣波罗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便有涅槃音,以及阿罗汉,法僧差别名”。佛当初就是以这样子的方便应机说法的,当时佛陀讲经,弟子们是一批一批地证阿罗汉果。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