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过后
此心安处
是吾乡
十一已过,此刻的你是否已安心工作,
体验更多,就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
或者,旅行只是彩虹般的美丽诱惑,
让我们在疲于奔命的路上狂心不歇?
安住在当下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苏东坡形容的这种生命境界多自在啊,人天合一,这时候生命的丰富不再局限于物质上的成就。现代人都喜欢向外追求幸福,但实际幸福从哪里来?如如不动称为福,我们平时要养成一种如如不动的定力。
因为向外求,生命离自己的心越来越远,对外在的迷失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能驾御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安在光明、柔软、幸福的状态,就不再攀援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法。学会认识生命,学会掌控生命,这才是最重要的。
真正地认识自身,
安住在当下,我们就能清净自然地
享受人本有的富贵自性。
PURITY
如果能真正地认识自身,安住在当下,我们就能清净自然地享受人本有的富贵自性。每一个当下都要能享受,拜忏时享受拜忏,读经时享受读经,经和心相互地融合,我们的生命要受用在其中。
参加法会、上早晚课、唱诵梵呗,都要很认真地投入进去,要很恭敬地融在里面。你这样久久地训练,慢慢地智慧门就能开了。当你智慧提升、无我的时候,你融入的就是阿弥陀佛的怀抱,你的生命是清明的、觉悟的,你当下就是莲花一样的状态。
“平常心是道”
我们中国人喝茶,
也是一种道。
祖师说“平常心是道”,到底什么是平常心?我们平常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都是道。我们能把握生命当下,时时处处,不偏不倚,不起妄执,那是了不得的。古人讲“食不言,寢不语”,吃饭就是吃饭,喝水就是喝水,睡觉就是睡觉,这是不是就是修禅?喝水,吃饭,当你安住其中,你的每一口饭每一口水都可以自利利人。
我们中国人喝茶,也是一种道。无论何种茶道,喝茶的时候都是不讲话的,从洗茶到品茶一道道程序下来也都很复杂,但对于以喝茶为生活礼仪、为修身方式的人而言,这些程序都是在帮助他安定身心。心定,而后才能发慧。
生活就是修行,平常心就是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随随处处都保持清净平等的心,一饮一食、一行一卧皆可以是利益众生的法门。生命始终处在宁静安详之中,处在佛性的光明清凉之中,这样不单单你一个人获利,所有众生皆得你利益。
调心要调气
调其心,先要制其气
跟自己的心合一,
跟宇宙的阳光合一
清
净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婴儿的呼吸很有特征,他的气息非常均匀且绵长,所以婴儿哭起来像不用换气一样。我们修行,智慧要越来越成熟,要恢复先天的这种专气致柔。专气致柔,就是用来调整我们心的,因为气如果妄动了,心就会浮躁。
气一刚强,心就更加虚妄了,所以调其心,先要制其气。当你把气息调稳的时候,心也就稳下来了;如果气躁,心就浮了,心浮气躁。如果你能把气息调柔到像婴儿一样,那你的心态也会像婴儿一样,我们中国人把婴儿一样的心灵状态赞美为“赤子之心”。
生下来一百天之内的小孩叫赤子,这个时候他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心很平静很纯,有需要了就哇哇哭,他什么也不管的。因为他无心啊,越是无心,有时候越是与道相应。修回婴儿的这颗“赤子之心”,不是要我们学无知,而是要调整驾御我们的心,把心停在最佳状态中。
我们现在都是向外求来满足欲望,调整自己的心之后,就不需要向外求了。静下来之后,跟自己的心合一,跟宇宙的阳光合一,生命的能量场就启动起来了。一个人处于这种清静无为、透彻祥和的正能量状态,就会成为社会的一道清流,就会净化这个世界。
首先盘腿,不会跏趺坐的单盘也可以。膝盖与肩同宽,这样最容易入定。
然后调身,口诀是七支坐法。双手交叠,结法界定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
身体坐直,眼观鼻,鼻尖跟肚脐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再来调呼吸。一呼一吸要顺着这条垂直线呼到肚子里,这个是窍门。
最后是调心。祈祷佛菩萨,赞叹三宝,让心处在这一份轻安之中。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往期精选:
传喜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全22集 { 精美版 }
(极为罕见!慧日禅寺双色睡莲盛开)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