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六祖法华智威大师
智威大师(?--680),俗姓蒋,处州缙云人。母朱氏,家世业儒,祖为唐兴宰。年十八,为本州郡学堂长。父母命归宗纳妇。途中逢一梵僧谓之曰:“少年郎!如何违昔日重誓耶!”师闻之,恍悟前生乃南朝陈之徐陵也,年轻时,尝听智者大师讲《止观》,深有所得。
乃对智者亲立五愿:(一)愿临终正念;(二)愿不更堕三途;(三)愿人中不高不下处(指中等人家)托生;(四)愿童真出家,如法奉戒;(五)愿不为流俗之僧。师既悟宿因,遂不复还家,即往国清寺礼章安尊者出家。(师乃炀帝敕度四十九僧之一)受具后,谘受心要,定慧俱发,得证法华三昧。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欲卜胜地建寺,以所悟法门饶益有情,乃用神力飞掷锡杖于门外,设誓曰:“锡止之处,即吾建寺之所”。锡杖自国清飞至苍岭普通山,其地为台婺分界处约五百里处,师以其地隘狭,不容广众,凌空再掷,锡飞至轩辕炼丹山,并名其地为法华。师既卜地,乃剪棘刈音艺茅,铺荆为座,聚徒昼讲夜禅,殆无虚日。
其地即法华院址,既而学子辐辏音凑,来习禅者三百人,听讲者七百人,乃分九处安顿其众,道盛一时。师身长七尺,骨格清奇,每登座讲说,辄有紫气覆顶,状如宝盖,鸟雀在傍围绕,驯同家畜。法华院草创之初,山中无水,乃浚一石井,才三尺深,水即涌出,日供千众,冬夏不竭。师常往仙居上坂(仙居乃台州属邑),从法华院至仙居上坂,相距八十裡,师每日往返,用斋及禅讲,未尝误时,咸谓师有神足。
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十一月二十八日,趺坐法华院禅堂而化。异香七日不歇。当师坐化之时,仙居上坂之人,见其赴俗家之斋,始知师之神通妙用不可测也。师列位台宗六祖,传法多人,惟天宫威师为正嗣。师在太宗朝,名德遐闻,召补朝散大夫,封为引驾大师。吴越国王请諡音示,曰“玄达尊者”。
宋皇佑元年(1049)仙居令伍衭重修法华院殿庭,供奉师像,其夜有虎绕殿三匝而去。元丰五年(1082),其十三代孙继忠,重修师塔,录其行实而铭之。
师与天宫同时行化。俱受封官继祖之位。若横论秖成八世。竪分则有九代也。昔如来湼槃。阿难结集。出二弟子。一名商那。一名末田地。居国虽异行化则同。故付法藏横列二十三。竪分二十四。
今智者示灭。章安结集。出二弟子。亦同其时。阿难结集之际。闍王送供一夏。章安结集之日。炀帝送供十年。挹音艺流寻源。智者如东土一佛。章安有似阿难。二威亦犹商那末田地。炀帝外护有同闍王。可不信哉。师平日坐禅旧阯。至今不生春草。
赞曰 。世谓徐陵对智者发五愿。转身得出家学道。证法华三昧。嗣承祖位。今详观愿辞何期心未深。而所获更胜。殊不知灵鹫同会。咸为得入。故能以自在力用。或现宰官身。或示比丘相。昔徐陵今法华。大权益物。随愿出兴。岂当以世间仕宦。因福受报者比量之耶。此意有权实二义。唯明敎者知之。
往期精选:
传喜法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合集全22集 { 精美版 }
(极为罕见!慧日禅寺双色睡莲盛开)莲花在佛教修行里的甚深寓意
汉传佛教蒙山施食殊胜的功德利益(日全食 | 功德九亿倍,转发功德无量)
爱因斯坦的选择让我们反思: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人类该何去何从?
悟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合集 全68集(视频&文字精美版)
回向
○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