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学佛人要把握的修行方向感

2018-12-06 01:34:00 发布: 人气:6
图片

微视频:资深学佛人要把握的修行方向感

诸佛菩萨过去都是因为发菩提心而转凡成圣,乃至学菩萨道一步一步地积累资粮而成佛的。不发菩提心的话,怎么能利益众生呢,所以让我们一起来发菩提心。

 

我们入了佛门之后,要想到我们还有非常多的有缘众生,多到甚至我们自己都很难想象。那些跟我们有缘的历生父母,他们现在在哪里?历代的宗亲在哪里?所以我们学修佛法要发菩提心。

 

菩提心有好几个层次,最低的层次叫俗谛的菩提心,即:观一切的众生为父母,要对一切如母的有情生起大悲。誓度一切有情众生,离苦得乐乃至究竟圆满成佛。

 

虽然我们有这个心愿,但这是菩提心里面最低的层次,这还是属于有为的,是从我们的主观意识里来的,还不是我们修证到的。最高是什么呢?最高的是胜义谛的菩提心,胜义谛的菩提心就是已经修证到一切众生是同体的。当体证到胜义谛菩提心的时候,就能真正帮助所有有缘众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胜义谛菩提心是非常伟大的,那至少是登地以上的菩萨,是真正的圣贤,才会表现出的境界。我们要想达到这样高尚的生命,我们也想这么神圣,这么伟大,有这种能救苦救难的能力,要从哪里开始修呢?就要从俗谛的菩提心开始修,念自己父母的恩,念父母的恩很重要。

 

因为父母的恩是如天地一样,次第分忆恩、思恩、报恩。忆念父母恩,然后把这个忆念扩展,视一切众生都如我现在的父母,他们过去都做过我的父母,都对我有如此的恩德,所以这样扩展开去,从思父母恩的时候,子女的这种孝心会生长起来,这种心态是很美的,是感天动地的,以此为动力,修学佛法,报答如母众生之恩。

 

发菩提心的功德是难以计算的。《佛说发菩提心破诸魔经》中说,纵使一切众生广修阿罗汉行法,悉住阿罗汉果位,其功德也不及一个众生发菩提心功德的十六分之一。因为阿罗汉有余涅槃的功德是有限的,而发菩提心的功德是无边无际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发菩提心,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真实地修的,我们平时在家里要孕育、酝酿,甚至我们去朝山拜佛,一个人跪在佛殿上,对着佛发菩提心。菩提心要刻骨铭心地发!

 

当你发了这个世间最殊胜的心,世间人因为发不起来,他反而不理解,说你这个人不正常,相信迷信,你应该怎么办?你发了殊胜的菩提心了,反而遇到问题了,受到别人这种冷嘲热讽了。这时候我们正好忏悔过去我们糊涂的时候骂别人、讽刺别人,甚至因为没有发菩提心而造作了种种恶业,我们正好趁机忏悔业障,同时“委身菩提行,诸佛恒提携”。

 

你很委屈地在这个世间上,不被人理解,但是佛菩萨知道,诸佛菩萨会提携,断尽我们无量劫来的恶业、魔障。我们汉传佛教以大乘佛教著称,但是菩提心没发起来都叫枉然,不叫大乘佛教。我们的出离心都没有训练过,所以就很难,离大乘很远,因为连出离心都没有发过。

 

严格来说,你对这个世间不追求解脱,对痛苦没有一个刨根问底的精神,没有这样一种动机的话,成为佛教徒也是级别不高的。所以我们在发菩提心之前还要学出离心,看清世界的真相,看清苦的真相,要追求解脱。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 

图片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十 初分大乘铠品第十四 之二
· 未曾丢失却不知 方便开显识佛性
· 女子,虚空藏菩萨这个法门让你远离危险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九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 之 三
· 迷是你的心迷,觉也要你的心觉
· 慈禧太后为什么跪拜虚云老和尚?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八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 之 二
· 契合佛菩萨的心,将慈悲含藏在其中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七 初分摩诃萨品第十三 之一
· 缅怀悟公上人 之 融入法界
· 听法师讲述 一位看透轮回本质的老和尚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六 初分菩萨品第十二之二
· 缅怀悟公上人 之 出家后
· 传喜法师谈观音菩萨修法窍门
· 跟师父在一起才能知道的学佛细节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五(2) 初分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 缅怀悟公上人 之 随侍
· 二十五年了,我还在悟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五(1)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 之 四
· 一切法为令众生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