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喜法师谈观音菩萨修法窍门

2018-12-01 00:24:00 发布: 人气:7

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图片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微视频:传喜法师谈观音菩萨修法窍门~


图片


图片

信众问:观世音菩萨有特定形象吗?菩萨都是慈悲的,为什么要现忿怒相呢?


千处祈求

   千处应


观世音菩萨代表一切诸佛之悲心的总集,观音菩萨不仅仅是一个人,祂是十方诸佛悲心的状态,诸佛悲心状态的人格化就叫观世音菩萨,祂是不分内外的。所以才说“千处祈求千处应”。但是我们却看不到,为什么?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图片


但是,我们虽然看不到佛菩萨,佛菩萨对我们却是悉知悉见,我们的起心动念佛菩萨都知道,佛跟我们之间没有距离。从我们凡夫的角度看,有你有我, 佛在天边;从佛的角度上看,众生都是同体的。凡夫觉悟了,就知道佛原来就是我! 


解行合一


所以我们每个人的佛性不增不减,我们的佛性八风吹不动,就看你只是理论上的理解,还是真正觉悟到了境界。 你的修行跟你所觉悟的是不是“解行合一”,解行合一才是真修行,这个很重要。 


图片


不违安养

还入娑婆


菩萨是智慧的生命。看到众生这么多迷惑的苦,由于菩萨内心大悲的缘故,因而不住在涅槃里;由于祂大智的缘故,虽然在娑婆世界的生死状态中,但是祂又不住在生死里。“大智故不住生死,大悲故不住涅槃。”这就是菩萨在人世间的状态。 


菩萨来世间,和其光,同其尘,跟我们同事、爱语。虽然示现我们人的形象,表现得跟我们一样,但是菩萨的内在境界是不同的。菩萨是悲悯众生,不忍众生苦。不是这个世界有吸引力,让他极乐世界都不要了。而是“不违安养,还入娑婆”,内心具足了极乐世界的境界不动不摇,同时又能够在娑婆世界不丧失正觉,祂的正觉就是极乐世界,不违就是不违背的意思。就是说,菩萨虽然来到娑婆世界,但是他并没有离开极乐世界。 


图片


金刚怒目、菩萨垂慈,观音菩萨大悲心有时候也会变现金刚怒目。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观音菩萨手拿杨枝现慈悲相,不知道观音菩萨现三只眼睛,头发倒竖,眼瞪着你,就是魔鬼看到也吓得魂飞魄散。这叫降伏魔怨,把众生的心魔降伏住了,不造恶业下地狱了,这也是菩萨的慈悲。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图片

佛经|佛法|文化|空性|慈悲



美好的一天从发菩提心开始:

如昔诸善逝 先发菩提心

复此循序住 菩萨诸学处

如是为利生 我发菩提心

复于诸学处 次第勤修学


佛教慧日

分享喜乐 智慧 

图片

相关文章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五(2) 初分菩萨品第十二之一
· 缅怀悟公上人 之 随侍
· 二十五年了,我还在悟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五(1)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 之 四
· 一切法为令众生到达彼岸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四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三
· 『新书推介』《文化释说》出版发行
· 静听《寒山诗集》|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
· 记得十一月里您的叮咛
· 『新书推介』《文化释说》出版发行
· 从爱因斯坦到佛教的世界认知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三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之二
· 静听《寒山诗集》| 在养道的过程中,层层进步
· 自己孤寂地修行是修行,深入众生也是修行
· 『法宝』“般若法音”高清视频机发布
· 静听《寒山诗集》| 在养道的过程中,层层进步
· 文殊菩萨纪念日的关键话题
· 『法宝』“般若法音”高清视频机发布
· 《大乘般若部》之第一部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四十二 初分譬喻品第十一 之 一
· 静听《寒山诗集》| 岩前独坐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