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 教
慧 日
每一篇都是滋养心灵的甘露
每天阅读 如饮甘露
笑口常开
欢喜自在
布袋和尚,五代时后梁高僧,出生于宁波奉化长汀村,名契此,号“长汀子”。于岳林寺出家,平日以杖荷一布袋,见物则乞,又称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体胖腹大,话出无定,寝卧随处,用竹杖挑着大布袋游戏人间,到处行乞,化得东西就放入布袋,饿了就吃,吃饱就睡。
天要下雨穿草鞋,天要干旱则穿木屐,人们常常依祂的穿着判断天气。祂预言吉凶,每示必应,不可思议事迹颇多。
放下布袋 何等自在
有一次,有一位师父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
衪把布袋往地下一放,不说话。
“这个就是佛法吗?”
衪又把布袋拎起来,往肩上一扛。然后再问衪,祂就走掉了。
衪用形体语言作答案。“什么是佛法?”把布袋放下,是“放下”烦恼。
再问:“这个就是佛法吗?”
衪又把布袋“提起”,是指“放下烦恼提起智慧”;
“放下”不代表放弃 —— 是放下负面的、提起正能量。
心地清净方为道
据正史记载:布袋和尚喜好田间劳作,有次与人比赛插秧,四位农夫手起手落,不一会儿田中就绿了一大片,而布袋和尚眼看就要输了,祂却呵呵笑着,高声吟诗: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后原来是向前。
大伙一听,这首《插秧偈》很有意思。
六根清净方成稻
退后原来是向前
“福田”既指良田,也指佛田。
“水中天”既是大自然的天空,又是佛教的理想世界。
“六根”不单单是说插秧每行有六株,也暗示佛经指的眼、耳、鼻、舌、身、意。
“稻”与“道”又谐音,最后一句,“退后原来是向前”,不仅描绘了插秧情景,更包含了佛教的智慧和辩证的哲理。
人们在琢磨的时候,布袋和尚施展神通,乐呵呵地插完秧苗。
圆寂做偈表真身
布袋和尚在岳林寺出家,
又在岳林寺圆寂。
后梁贞明二年丙子三月初三,
布袋和尚在浙江奉化岳林寺
东廊磐石上说了四句《辞世偈》: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笑口常开・欢喜自在
偈毕,安然而逝
后人恍然大悟
原来布袋和尚
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
意译为慈氏,
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
(也叫未来佛),
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
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农历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坐化日,
祈愿我们都可以
从每一位菩萨的亲身经历和示现中
悟到修行的真谛。
大肚开怀,能容天下,
看破放下,喜笑颜开。
祈愿世界和平,灾难永息,
回向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平安吉祥!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往期精彩回顾:
声 明
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众号:fojiaohuiri608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佛教慧日
点赞是随喜,评论是思考,转发是分享!
请将这份爱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