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为“卑慢、邪慢与五见 ”
摘自:《大乘五蕴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如今才知道,慢心有那么多
接下来是卑慢,“云何卑慢,谓于多分殊胜计己少分”。这个意思是,我们这次来参加夏令营功德大不大?(学员:大)。但是有的人就想,你们都有善根我又没有善根,你们或许能得到利益,我是没什么我在这边没什么,我是得不到的,这叫什么啊?(学员:卑慢)。这是不是他谦虚?(学员:不是)。他其实也是一种慢,这种慢的名字叫卑慢。
卑慢怎么样?是心下劣,是下劣的心高举为性。他说你们都能修都能成佛,我成不了佛的,他这样子能不能成佛?不能!他就放弃了他努力争取的机会,他放弃了自己认真学习的机会,你们善根好你们学了能成佛。我不行,我家里又穷,我是老年痴呆症。其实他这种观念是什么啊,他也是一种傲慢,这个傲慢它也是高举,是下劣的心高举。他来挡,你有什么好事要给他,他找个理由不要。
第七,云何邪慢,“谓实无德计己有德”。他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功德,但是呢他自己认为自己很有德,这叫邪慢,心高举为性,也是心很高的。这七种慢我们平时有没有?(学员:有)。你看一个慢分得这么细,佛的智慧厉害吗?厉害!这放大镜厉害吧。把我们这个慢在放大镜上一看,哇!看出这么多花头来。所以这里面有些像心理学。
所以佛教,为什么有的科学家来看佛教,唉!好!有的思想家来看佛教,唉!也不错!哲学家来看佛教,这么好,这么有道理。心理学家来看,啊呀,太不得了了,这佛教太不得了了,竟然把这个慢分得这么细。
下面我们继续往下念哦,“云何无明。谓于业果及谛宝中无智为性。此复二种。所谓俱生分别所起。又欲缠贪嗔及欲缠无明。名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这个无明是什么意思啊,对因果法他不了知,我今天做一个好事会得一个善的果,能得一个快乐的果报他根本不知道。做一个坏事以后要受苦无量他也不知道,所以于业果法他不知道」。
第二,「与殊胜的法,超越因果的、超越轮回的殊胜法,终极的真谛他也不知道,于简单的世间因果也不知道,于殊胜的出世间因果他也不知道,这就叫无明」。他如果不懂得出世间的因果,他懂世间的因果,这也不能简单的说他无明。所以,以这样的两种,不懂世间因果也不懂出世间因果的,从我们佛教来说就是世俗谛他也不懂,胜义谛他也不通,叫无明。
有这两种不通所以他俱生,因为他不通达世间的因果,所以不应该贪他也敢贪。知道的人,送给我我也不敢要。你懂得这个的话,世间的那个小偷啊,偷来的汽车低价卖给你,你要不要?(学员:不要)。送给你,你敢要不敢要?(学员:不敢要)。对的。这说明什么?你有智慧,你通世间的因果啊!这个是偷来的,我出了钱我还犯罪啊,我这叫销赃啊!
万一派出所啊警察啊查到了,你还出钱买,就是别人送给你的,你白开,在路上被发现了,照样送你去派出所。要不要把他抓到派出所去?(学员:要)。你这个车哪来的?这是别人的。别人丢掉的怎么到你手里?你就说我买来的、买来的,要不要把你抓起来,关一段时间问清楚?就是最后问清楚了,确实不是你偷的,是你买来的。你被关了七天,派出所会不会还给你七天?(学员:不会)。为什么?你有道理说吗?你自己想想该不该关?就是该关。汽车没收还要罚款,关了也白关,你敢要吗,白送我也不敢要。
都有这样的智慧还有小偷吗?(学员:没有)。但是小偷不知道,这个车这么漂亮,想尽办法把它偷走。他把车偷走了,结果怎么样?监狱门打开,把他丢进去了。本来他不偷车还是自由的,他偷车关到监狱里没有自由了,对不对。有智慧的人你这车送给我我也不要,没智慧的人他还作案,想种种办法去偷。偷的人是愚痴还是聪明啊?(学员:愚痴)。就是嘛,所以从无明里面生出了贪嗔痴。他要没贪心他做小偷干吗,结果害了自己去监狱。去了监狱就算了嘛?这是不是要生死轮回啊,出不了生死轮回啊!
所以嗔也是这样,愚痴也是这样。无明它还旁生出贪嗔痴,所以啊,又“欲缠贪嗔及欲缠无明”。当贪生起的时候它也会感召无明,无明的时候他也会产生贪,相互都会作用。所以我们学佛要开智慧,为什么要放下贪,要戒贪嗔痴,你的贪嗔痴不出来你怎么开智慧啊,你怎么破啊无明。「如果你的无明和贪嗔痴绞结在一起,贪嗔痴不愿意放下,无明也不愿意破。无明你不想破,贪嗔痴让你放下,你也不会放下的」。
人就那么奇怪,他就很执着很执着地抱着。明白道理了,叫他抱他也不会抱着的。世间很多愚痴的自己害自己。世间人是愚痴的人多还是智慧的多?(学员:愚痴的多)。现在社会上看到的男生是抽烟的多还是不抽烟的多啊?(学员:抽烟的多)。那个抽烟的人是不是愚痴到了极点?(学员:是)。出那么大的价钱去买一样东西,那样东西害自己还害别人。抽烟是道德的行为还是不道德的行为?(学员:不道德)。这已经被社会公众所鄙视,但是他这个行为还在做,你们说愚痴不愚痴啊?(学员:愚痴)。
诸如此类的很多,喝酒出车祸啊,喝酒出洋相啊太多了。我曾经看到一个人喝酒喝醉了走在路上自己倒下去了,也不知道安全不安全。过会儿呕吐了,正好跑来一只流浪狗,把他呕吐的都吃掉了。吃了不过瘾,看到他嘴上边还有,还把他嘴“啪啪”也舔干净了,这都是喝酒惹的祸嘛。
吸毒更不用说了,吸毒把所有生命的精华都抽干了,以后火化烧出来骨头都是灰的,拿出来轻得不得了,骨头都是灰黑色的。他活得都不耐烦了,你看愚痴不愚痴!愚痴无明这个东西好不好?(学员:不好)。所以彻底的把它丢掉,贪嗔痴是跟无明在一起的。
所以佛有个比喻,你睡觉的地方,里面有贪嗔痴。贪是什么?佛教里把他比喻成为是只鸡,嗔呢是条蛇,痴呢是只猪。然后说你这小房间里有这三种动物,你天天跟它睡在一块,你要不要?(学员:不要)。但实际上我们有没有?(学员:有)。要不要把它找出来?(学员:要)。
“ 云何为见。所谓五见。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
云何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染污慧为性。
云何边执见。谓即由彼增上力故。随观为常或复为断。染污慧为性。
云何邪见。谓或谤因或复谤果。或谤作用或坏善事。染污慧为性。
云何见取。谓即于三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最为上为胜为极。染污慧为性。
云何戒禁取。谓于戒禁及彼所依诸蕴。随观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染污慧为性。
云何为疑。谓于谛等犹豫为性。诸烦恼中后三见及疑唯分别起。余通俱生及分别起”。
这个邪见里面就有这么多,所以我们越学越知道,即心即佛,即心是佛,不正确 了,很多话都很懵懂的。
所以有时间有精力好好学佛,不要一简单就说《大藏经》都包括在一句佛号里了。《大藏经》是什么也不知道,佛说那么多也不知道,说念一句佛号就什么都可以了,你达到那个程度了嘛,还到这个成熟阶段了嘛。或者你说我也没有文化啊,我也不识字啊,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讲我也听不懂。那你要不要有惭愧心啊?要有很惭愧的心,要生出真实的出离心,悲悲切切的。
阿弥陀佛除了是无量光无量寿,科学上讲有很多这些名词之外,那祂是什么?祂是佛。他通达了佛的智慧等等的,同时祂也大慈大悲。虽然我们众生没有办法完全通达祂的智慧,乃至声闻缘觉的智慧也没有,菩萨诸乘的智慧也没有,乃至连善人的世智辨聪我们都没有。 但是我们真实地出离,不再依求这个世界。一心的想出离,一心的对佛仰止,一心哦!你不能三心两意哦,那佛也有办法来接引你,因为你这个一心也会顿超。
就像我们讲到的那个周利盘陀一样,你看他那么笨,佛就教他念扫帚扫帚,佛想教他念阿弥陀佛他肯定不会念。念扫帚两个字,他念了扫不知道帚,念了帚不知道扫,你要教他念阿弥陀佛那不知道要难多少呢。但是他对佛很虔诚,他只要按着佛教的方法去做,也是可以的。
这个念佛法门,虽然是三根普被的,但是也是有条件的,你可以没有智慧但是你不能诽谤法,你没有智慧一心祈求佛陀接引可以,但是你不能因为没有智慧而造诽谤正法的罪过,那佛也没办法救你。往往现在的人怎么样?说师父,我也没有智慧,我业障也重,一边这么表态,另一方面很贡高我慢,你要教他,他不愿意接受,他一直保持着我的这种“慢”,“慢”里面所讲的种种“慢”,心高举为性,下劣心高举为性。
你要给他什么,他有各种各样的挡箭牌:我很愚痴,我业障很重,我学不会。这其实也是我慢,一种高举,他以我不行我不行来把这个推掉,推卸责任,其实这也是一种慢。所以现在学佛我们能够分别了,读一读,读读你就开智慧嘛,心法里面原来有这么多种啊。
我们讲到现在有没有超过心法啊,还没有超过心法呢。还属于色受想行,只是讲到行,行里面很多是心法,心所摄的法。从昨天讲到今天,讲了那么多还是在行蕴里面,心里面分出来的,讲到一个见,见又分出这么多来。
“云何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随观为我或为我所”。也就是,认这个五蕴的身体就是我,外面的这一切是我的东西、我的家,这个也叫邪见,这个见叫萨迦耶见。这个见是对的还是错的?(学员:错的)。它造成的恶果是什么?染污自己真实的智慧。照见五蕴都是空的,远离一切束缚,那你还能照见吗,没办法照见了。你认为这个五蕴就是我,外面显现的五蕴就是我所,我的。我和我的,你这样一固定那就没戏唱了。佛的智慧是让我们照见它无我,五蕴中无我,五蕴中表现的人里面没有一个我。外在的受想行识,外在的物质的这些法也无我,所以叫人无我,法无我。但是我们如果以五蕴认为是我、我所,这叫萨迦耶见。
“云何边执见。谓即由彼增上力故”。认为这个是我,增上的。“ 随观为常或复为断”。认为这是我、我所。我死了就是我死了,人死如灯灭,这是什么见?断见。这个杯子里的水倒掉了,看到这个杯子空了,我们认为这水就没有了。水到底有没有?只不过从一个空间转到另一个空间而已。乃至这个水“咕噜噜”喝下去了,瓶子空了水没有了,水到底有没有?(学员:有)。水到哪去了,到肚子里去了。
就由于这样的我、我所,生起一个断见和常见。就认为一直有,一直都有,死了以后,不要紧,我下辈子又做人了,生生世世我都做人,这叫什么见?叫常见。
常见怎么样,常见和断见这两种,它的果是什么?这两种果都是要下地狱的。为什么?他如果认为人死如灯灭,这是断见。死了之后到底有没有灭?没有。生命还在往下继续,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从这个躯壳里出来了。这时候,哎!本来没了吗,怎么还有啊。这一吓、一恐怖就下地狱了。
除了这个,还有一种不是被吓的下地狱去。他认为人死了就没了,就敢于做坏事。反正我这生就是我这生嘛,死了就没有了嘛,我这生如果不享乐那不就吃亏了嘛,所以要及时行乐。他为了达到他及时行乐的目标,他不惜任何代价。为什么?反正就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我及时行乐,我受用到了就是我厉害啊。管你们苦不苦啊,管有没有伤害到你们呢。
由于这样子的一种断见,所以他不怕因果,不相信有因果。这种现象在社会上多不多?(学员:多)。根本不相信有因果。他说你因果报应哪里有,我又看不见。你跟他讲,他说我不相信。这种就是边执见。
断见的,认为人死如灯灭。常见的也是这样,反正我生生世世能做人,所以杀人放火的那些人,他们说不要紧不要紧,我抢银行,如果你抓不到我,抢了几百万我可以好好过日子,吃喝嫖赌都可以了。如果抓到了被你枪毙了,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很多人这样想吧。
过二十年还会是一条好汉吗?他连地狱的门都别想离开一步,他死了之后马上下地狱。因为他在生时不怕作恶。所以常见和断见都是造下地狱的因。边执见也是下地狱的因,以染污慧为性。他染污了真相,没有办法认识到真相。
点击查看《大乘五蕴论》更多内容☞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