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 是释迦牟尼世尊授记的贤劫第五尊佛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这首偈颂来自唐末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因其常背布袋周游行乞而得名。
布袋和尚笑口常开,体胖腹大,话出无定,寝卧随处,用竹杖挑着大布袋游戏人间,到处行乞,化得东西就放入布袋,饿了就吃,吃饱就睡。天要下雨穿草鞋,天要干旱则穿木屐,人们常常依他的穿着判断天气。他预言吉凶,每示必应,不可思议事迹颇多。
初到奉化
五代后梁开平年间,布袋和尚初到奉化,人们看他行为怪诞,腆着大腹,身背一条大口袋,逢人便乞,见物便讨,讨来的东西随手便放入口袋之中。说来也奇怪,那口袋无论放进多少东西总是不满。
大家都不知道他是谁,他从哪里来。因奉化民风淳朴,人们见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讨,能给便给了,和尚便在奉化住了下来。
布袋和尚虽然奇怪,却也有许多好处∶
一是他为人随和,乞讨的时候也不过分,一般总是只要一文钱。
二是他能预言人事,而且凶吉皆有效验,所以每天找他来占卦算命的人极多;布袋和尚也不怕麻烦,只要有人来,必定给来人占上一卦。
三是他与孩子们很合得来,在他身后经常跟着一大群孩子,与他一起嬉闹。
「这不是弥勒内院的东西吗?」
有一天,孩子们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么宝贝,追着他满街跑。布袋和尚索性在大街上把东西倒了出来,不过是钵盂木鞋、鱼肉饭菜、瓦砾石块而已。
孩子们大失所望,他把倒在地上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捡起,口中不停地念道∶「这是什么?噢,是饭钵。这是什么?噢,是盂盆。 这是什么?噢,是瓦片。这是什么?噢,是砖头。」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东西捡完了,口中的话才念叨完毕。
最后,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块粪便,用纸包着说∶「啊呀,这不是弥勒内院里的东西吗?怎么跑出来了?」说罢也随手放入布袋之中。孩子们被他古怪的行为吓得四散逃开。
「给我一枚钱吧」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道上呆呆站着。
有一僧人路过,问他∶「你站在这儿干什么?」
布袋和尚说∶「我在等个人。」
僧人说∶「是等我吧,我已经来了。」
布袋和尚便伸手入怀,摸出一个橘子递过去,那僧人急忙伸手去接。
可布袋和尚却把手缩了回去,说∶「噢,你不是那个人。」
又一次,一位僧人想看看这位布袋和尚有何修为, 问道∶「什么是佛祖西来意?」
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儿,一句话也没说。
僧人又问∶「只这样,没别的了吗?」
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那僧人看对方是个疯和尚,也就起身离去了。
哪知刚走几步,却觉背上有人拍他。僧人回头一看,正是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伸手对他说∶「给我一枚钱吧!」
布袋和尚言行禅机深远,你能领会几分?
弥勒真弥勒
长期以来人们将袒胸露肚笑开怀的布袋和尚, 称弥勒菩萨或弥勒佛,这和布袋和尚离世前留下的一句偈颂有关。
这首偈颂透露出他的真实来历,原来他是弥勒菩萨化生示现,来人间度众生的再来人。
后梁贞明二年丙子三月初三,布袋和尚在浙江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
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偈毕,安然而逝。众人这才知道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现在我们看到的弥勒佛的形象多是布袋和尚为原型。
弥勒佛
弥勒佛或称弥勒菩萨,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迦牟尼世尊的继任者,贤劫第五尊佛。
弥勒菩萨心咒:嗡 莫讷 莫讷 玛 索哈
口诵弥勒心咒或耳闻咒音有如下殊胜功德:
弥勒菩萨于佛前愿曰:「若有人念彼心咒,无论口诵心念,或耳闻此咒音者,自释迦佛灭度,至弥勒佛出世,于其中间,若堕三恶道者,菩萨皆悉度出之,不令堕诸恶趣。一切众生,若耳闻此咒音者,不但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其所获福德,能成转轮圣王,能生于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前。如生其他善处,无诸障碍,能得一切如愿,寿命财宝,长远丰饶,无不具足。」
此乃弥勒菩萨于佛前担任之誓,故诵此咒者,必获如上功德利益,真实不虚。
「有耳闻此咒,或翻阅或读诵,或闻忆观想者,弥勒菩萨均以大菩提与之,并于三界之内,一定觅得是人而度脱之。
纵落地狱,亦使脱离,示以菩提,甚至一切畜生,闻此咒音,亦均示以无上清净道。
若有闻此咒音一字者,亦不落三恶道,亦不入胞胎而生莲花中。其福德一大劫为金轮王,犹不能尽,所获道种功德,无量无边。」
农历三月初三为布袋和尚坐化日,喜逢吉日,吃素行善,读经拜忏,放生念佛,受戒行善,必蒙佛加持,消无边业障,积无量福德!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