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滅,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禅》
•
楞
严
精
要
观世音菩萨讲,往劫中遇观音如来,“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个“闻”不仅仅指听闻佛法,闻指能闻的根,三摩地即是圆通,入三摩地,入耳根圆通,这个闻特指耳朵的闻性。
从闻性而入,依闻性而思,依闻性而修,一根归元,六根消殆,顿脱根尘,证十方圆明。第一个就是,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这第一个开头最难。因为没有人讲这个开头,所以很少有人会修到这个境界,初于闻中,就能入流亡所,很少的。
不管现在是修内观的,还是有一些人跑到南传佛教里去修禅定的,小乘的禅定,我问他:你能修到“入流亡所”这个境界吗?没有!我问到现在还没问到一个。接下去“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这个都不是理论上的,这个都是实证上的境界。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修到这个角度的更是少。我这里提醒大家,好好地去信、解、行、证,从大势至菩萨的“信”入手,以这个信作为第二十五圆通的因。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这就是佛陀舍命而求的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但这“生灭”不是那么好灭的,修到这里才生灭寂灭呢!你看“世间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那四句好了,所有佛法都包括里边了。但是怎么样生灭灭已啊?这里你看,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在这边,由观音菩萨代表十方诸佛之悲心。
为了救拔众生,在这里面你看,就这一段文字,但这一段文字要去修,你根基好的,你前世修行过的,或许很快就会现前了,从闻思修,马上就能入三摩地,入正定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一路下去。你前世修行得多的,比如说你百劫修行了,或者是多少世的时间修行了,过去跟佛就有缘,过去就听过佛说法,过去就在佛面前修行过。那这一段文字有可能很快,有可能就几天、或者几个月,就可以做到这段文字。
有的人本身过去就没修过,理解也很难理解的,更不要去实践,实践上有可能要几十年才有一点点,几年才做到一步,就你顶在那边你进不去的。为什么要集资粮啊?集资粮就是为了要进步。“生灭寂灭,寂灭现前”。寂灭现前就是什么?就是极乐现前了,“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这时候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到彼岸了。就没有此岸、彼岸了,彼岸是相对我们这里讲的,我们苦难,那边有极乐。到了极乐就没有所谓的,所以苦的名字都听不到的。讲极乐法门,净土法门,你看极乐世界,极乐苦的名字都听不到的,极乐是相对这个世界的苦而说的,真的到了极乐了,就没有苦和乐的区别了。所以“寂灭”一现前,就超越世和出世间,此和彼、超越苦和乐。
“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这是由什么呢?“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这是什么法?这就是现在我们佛教界最高的法,很少有人会传这个法的,经有的,但是没有人传。
通过读《楞严经》你也知道,要有传承,没有人传承,没有一个领悟《楞严经》的人,你光读,读的文字里就够你转的了。就好像有个徒弟一样的,他开悟了,他开悟他师父还没有开悟呢。他出去参学,他遇到大善知识开悟了,然后回来。回来之后他师父还没开悟呢,还在读经,天天读读读。他就说一堆都是这个故纸啊!都是那个黄纸啊!他就在边上讲了个偈,他说那个苍蝇钻钻钻,本来一点破就出去了,就点不破、出不去。苍蝇还在那个纸上咚咚咚咚,就是这样的。
任何经都是要有明白的人才能传,没有人传,你不知道里面意思的,你绕来绕去文字相,还是攀缘心,文字相让你攀缘。
在这里讲出了观音菩萨的种种应化,为什么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这里面观音菩萨都讲得很清楚的。你比如耳,耳根一还复之后,因为肾是开窍于耳的,耳一归真了之后,肾水就变成真水了,你身心是真水的状态,你入水就不会被溺的。
心也是,心是火,当你的这个分别心熄下来的时候,入火不会焚烧的,不会被火所伤的。这里面讲得非常有道理的,是非常符于科学性的。但是在《普门品》里,祂只是讲那个相。
若人为大水所漂,称彼观音力,即得浅处。若入大火坑,称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火变成清凉池一样。若堕金刚山,称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这每一个在《楞严经》里就把这个因讲得很清楚。
在《法华经》里是讲观音菩萨的这个果的相,在这里呢重点讲因,这个叫密因。请问佛因和佛果哪一个重要?因更重要,所以佛在经典里说,从初到毕竟,初的因到果的这个,其实都是一体的,但是从因到果两个来说的话,还是因最重要。
所以在《法华经》《妙庄严王品》里面就讲,妙庄严王本来是皇帝,为什么会出家?因为两个儿子啊,所以他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之后,飞到佛面前,首先就是赞叹:我因善知识故转我邪心,这两个孩子实在是我的菩萨,是来度化我的。这个很重要的,所以《妙庄严王品》主要就是赞叹善知识的,都以善知识而那个。
所以观音菩萨在这里说种种的因,然后佛陀又叫文殊菩萨,“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前面二十五位大菩萨都讲了,代表了八万四千法门,谁最当阿难的这个机呢?“兼我滅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还有包括我滅度之后所有的佛弟子,这二十五个谁对他们的机呢?“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佛叫文殊菩萨来,佛不直接说:文殊菩萨你来,你来说说看,这二十五位大士,都说了祂们的修行方法,首先评价说祂们这个都是好的。但是后来又说了,虽然都是好的,那谁对阿难的机呢?和我滅度之后那些弟子的机呢?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前面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这前面几句就把这个世界,就好像《起世经》一样,这个宇宙是哪里来的,都讲得清清楚楚,“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最后祂又总结了,祂又把前面二十四个用方法,用“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的几个把它总结了,祂说那些怎么能是真实的圆通呢?其实文殊菩萨在这里的时候,把前面二十四个都已经通过说道理,把祂已经放在一边了,最后选择了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
阿难尊者在第六卷《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后面也很激动,就说:自未觉而度众生者乃菩萨发心,自觉圆明又能够度众生的乃佛显现哪。他就说我以后,虽然我自己还是一个有漏的凡夫,但是对于佛法,我以后要好好地去弘扬。
在第十卷的时候,佛又亲自跟阿难尊者讲这个,应该把我讲的法要辗转相教,令以后的众生都要知道,甚至最后有个比喻,开示末学里面,“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
说这个人哪罪恶充满,五逆十恶、四重罪、十波罗夷,全部都是无间地狱的罪,瞬息刹那间就,就是此方他方的地狱他都该去,此方地狱,他方地狱,最苦的地狱,阿鼻地狱,他都有资格去了,他的罪业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十方无间地狱他都该去。
这么重的一个罪人,“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为什么?这个法太殊胜了,所以说我们能称念“南无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南无楞严经”,念这个经名都不得了,念这部经的心咒,“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就是佛,这个我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佛用祂的广长舌相长时间地说,穷劫也不能够赞叹完这个功德。“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啊,对不对?结束了,佛这么说你看。
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部经文里面,只有一小段文字描写释迦佛陀的身体的,祂坐在那个宝骑上,紫磨金色的身体像山一样,往后移一下,然后再前倾一下。我读到这几个字描写佛陀的时候,我好像真的就觉得:佛陀啊,还了得?我们现在凡夫身你看,我们现在一米六十几三等残废啊!佛陀丈六金身,你知道吗?头多大啊,两耳垂肩哪,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声音具八十种韵音,最美妙的声音啊,佛的声音又好,相貌又好。
你看在会场,佛坐在皇帝供养祂的宝骑之上,说法时候的形态,你看,动不动安慰安慰我们,出兜罗绵手啊摩顶安慰,让我们耐心好好地思维。你想想看,我们做佛弟子的多少幸福啊?多少幸福啊!
楞
严
精
要
(一)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楞
严
精
要
(二)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楞
严
精
要
(三)
建议在wifi环境下收看
HUIRI FABAO
法宝虽是免费结缘
我们更应该珍视
以恭敬之心
这些法务在制作过程中
都充满了菩提心愿
凝聚了广大菩萨们的人力物力
传递着对诸佛菩萨慈悲救度之心
这些就是无价的珍宝啊
希望每一位有缘者都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传喜法师
慧 免
日 费
法 结
宝 缘
15888129299(可加微信)
15888129036(可加微信)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志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慧日禅寺法务流通官方淘宝店
https://huiriliutong.taobao.com/
慧日禅寺流通官方微店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大觉堂法务流通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店铺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观看“慧日弘法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