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普”是什么意思?“普”是普及一切,什么东西普及一切呢?佛性是普及一切的,智慧是普及一切的,不生不灭的法性是普及一切的。门是方便,是通达,门是一种出路;或者说普是智慧,门是方便,所以又叫“悲智双运”。“品”有区别义,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章节。这一品是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怎样“上合十方诸佛等妙觉心,与诸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也可以说,上门代表诸佛,下门通达一切众生,也叫随机感应。
观世音菩萨曾在《大佛顶首楞严经》里面自己讲过:久远劫前,“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观世音菩萨在因地修这个法门时,“初于闻中,入流亡所”,而入三昧,因修这个法门,最后证得和佛陀一样的果位。
这个法是以正思惟观智,反观能闻的闻性,不是我们现在用耳朵向外闻声,向外闻声就执著在外境的声尘上了,而是用正思惟的观智回光返照,往内反观能闻的这个本性——是什么在闻?之后再“入流亡所”,这样从闻性上下手来做功夫。
因为闻性是无有生灭的,我们这个闻尘是有生灭的,所以我们的修行也要向观世音菩萨学,要能够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楞严经》里面佛和观世音菩萨都这样教我们,怎样修行啊?不要随着外面的根、尘,要背尘合觉,回光返照,“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所以闻思修不是简单的闻法、思法、修法,而是直接地从“闻性”上下手,以正思惟观智,称“性”而修,从“性”上下手去修,是这样子的闻、思、修,这样就可以直接入三昧,三摩地就是正定。
——摘自传喜法师《永恒的甘露》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声明:本文由“佛教慧日”微信平台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
爱出者爱返 福往者福来 随喜转载 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