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治病第九
1. 明病发相
2.明治病方法
白话文:
第二,知晓治病的方法。既然已经深入了解了疾病的根源和发作的原理,就应该如法地来对治。治病的法门,有很多种,举要言之,不出止观两种方便。
怎样用修习止来对治病患呢?
有的善知识说:“只要安住自己的心,将心念止住在病患处,就能够治愈那个部位的疾病。为什么呢?因为心是我们承受果报的这一期生命之主导,正如有君主所到之处,群贼都会一哄而散。”
还有的善知识说:“肚脐之下一寸的地方叫作忧陀那,中文叫作丹田,如果能够将心止住在此而不散乱,久而久之就可以治病。”
又有善知识说:“不管是走路、安住、休息、睡卧,常常将心念止住在脚部,这样就能治病。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四大不调适引起了种种病患,都是源自于心识高举,执取身体的上部,让四大不调。如果能够安心在下,四大就自然能够调适,就能治疗许多病患。”
也有善知识说:“但念诸法空无有自性,对疾病之相不生执取,心念便可以寂然止住,能够治疗许多病患。为什么呢?因为四大不调,都是因为心识忆想,受到鼓动,如果能够息心和悦,许多疾病都能痊愈了。所以《净名经》中说:‘何为病本?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谓心无所得。’”
上面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是通过修习止来治病,但下手处各异,所以善加修习止,就能治疗众病。
白话文:
接下来是通过修习观来治疗疾病。有善知识说:只要用心观想,用六种气息来治病,就是修习观来治病的方法。
是哪六种气息呢?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这六种气息,就是心想作意为方便,通过调节嘴唇、口形,在气息的出入来去中,变换这六种声音,绵绵密密,微细地呼吸。
具体用哪一种气息,则参考这个口诀: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
白话文:
有的善知识说:“如果能够善用观想,运作十二种气息,就能治疗众病。
一、上息;二、下息;三、满息;四、焦息;五、增长息;六、灭坏息;七、煖息;八、冷息;九、冲息;十、持息;十一、和息;十二、补息。这十二气息,皆是从观想心生。
现简略讲讲十二息的对治功能:上息治沉重,下息治虚悬,满息治枯瘠,焦息治肿满,增长息治羸损,灭坏息治增盛,煖息治冷,冷息治热,冲息治壅塞不通,持息治战动,和息通治四大不和,补息资补四大衰。善用上述息法,可以遍治众患,推之可知。”
还有善知识说:“如果能用假想的观法,就能治愈众病,比如说有人患有冷病,就假想身上或火起,来对治冷病,这可以学习《杂阿含经》治病祕法七十二种法,有具体的说明。”
也有善知识说:“通过修习止观来检视分析身体中的四大之病,了无实性可得,心中病相了不可得,这样一切病都会痊愈。”
白话文:
这种种的法门,就是用观来治病的方法,而应用之原理和方式有所不同,如果对其方法善加领悟,每一种都能治病。所以应该知道:止观这两种法门,如果修行善得其意,则无病不治。但现在的人根器浅薄愚钝,做这些观想,往往不能成就,所以这些法门没有于世间流传。
此外,不得在上述十二种息对治病的基础上或者过程中,去学习气术、辟谷等法门,以免生起不正的知见。
金石草木这些药类,如果和病情相应,可以服食;如果是鬼神作祟的病患,就要勇猛精进地持咒,来对治病患;如果是业报之病,则须多修福业,勤行忏悔,这样病患就能消灭。
用修止和修观这两种治病的方法,如果行者能够对其中一种善加领悟实践,都可以对自己和他们治病,更何况都通达学习呢。如果这两种法门,都不能掌握,那么生病的时候便无从治疗,不仅荒废修道之业,还会对有性命的危险,岂可自行或者教化别人呢?
所以想要修行止观,就必须善于解行内心治病的法门。这些法门各异,并非必须是某一种,运用和受益均在于个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运用,不可以仅仅凭读文字或口耳相传。
白话文:
最后,在坐禅中用心治病,必须具备十个要素,这样便无往而不利。
这十法是:一、信;二、用;三、勤;四、常住缘中;五、别病因法;六、方便;七、久行;八、知取舍;九、持护;十、识遮障。
什么是信?就是深信通过修习止观可以治病。
什么是用?就是要随时常用此法。
什么是勤?要专心精进不息,以将病症治愈为度。
什么是常住缘中?心要绵绵密密,念念依正法而住,而不随意转移注意力。
什么是别病因起?如前文所说,仔细辨析病患的起因。
什么是方便?就是以止观之法吐纳气息,运心观想,善巧成就,用功得当。
什么是久行?如果短时期内没有立即见效,要经年累月地用功,坚持修行而不放弃。
什么是知取舍?能够正见抉择法门,有作用益处的就勤加用功,如果不相应有损害的就即使停止,这样来微细地调整心念方法,取舍对治的法门。
什么是持护?就是对病症的禁忌善加辨别,避免违缘伤害身心。
什么是识遮障?就是如果得到利益,不向人吹嘘自夸;如果没有得到受用,也不生怀疑毁谤。
若依此所说,具备十法,一定能够治疗疾病,有效不虚。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