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为什么学佛后不会后悔?因为学佛能尝到甜头。佛法的修行要经过教、理、行、证的过程,祂是能被证明的。
就好比一旦体验到了“空”,没有“我”了,就不会再有“苦”。一个人有粗重的“我”,就有粗重的烦恼,当你体验到无我的时候,那一刻是充满法喜的。
“五蕴皆空”
我们平时讲“五蕴皆空”,实际上还谈不上五蕴,色、受、想、行、识中的一蕴能空下来,都会很法喜的。比如色蕴,如果能空一点点,这个色壳子稍微松一下,受蕴就起来了。“受”是一种觉受,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气脉,包括道家讲的大周天、小周天,中医里的经脉、穴位,都会苏醒。
有了这个觉受之后,“受”还要空,受蕴空了,才能体验到想蕴是空,“想”也是烦恼的一个气脉。“受”就像天上的云,云散掉之后,“想”就呈现一片蓝天了,这时候叫万里无云万里天。
想蕴破了,才谈得上破行蕴。这就更难了,但一旦破了,也更加不可思议。如果行蕴得自在了,过去多少世、未来多少世,全都知道。用世俗的话来讲,就是四维得自在了。四维就是行蕴,分分秒秒是行蕴。上到皇帝,下到乞丐,每个人在行蕴面前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被行蕴束缚着,从生到死,不得自在。
生老病死主要的束缚就是行蕴,行蕴破了,就尝到“无量寿”了。最后才是破识蕴,识蕴一破,才是“无量光”,才能转识成智,这个“智”就是我们真正的如来藏。
所以,“空”很重要,就好像电脑清零一样,现在你的清零程序属于哪一个阶段?自己要知道,要去分析,这个“空”里有很多内容的。过去常说,大悟多少,小悟多少,实际上,禅宗讲的每一个悟都是有境界的。
顺境里修,
当下就是“极乐”
就像虚云老和尚,开悟之前,墙壁就已经遮不住他了,远近都昭示目前;别人讲什么、想什么,他都清楚。当他五十六岁开悟时,这个境界再一次被打碎,又是新的境界。开悟之后,功夫又保任了二十多年,到七十多岁时才开始接众。
这就说明,老和尚之前肯定是有受用的,但这个受用还有障碍。我们看《虚云和尚年谱》,那个时候他还会觉得苦恼。但老和尚七十多岁之后还说苦恼吗?再也没有了。他到哪里都是自在的,一路都是瑞相,一路都是龙天护法。
即便这样,他还是要经历大病大死的考验,但这时候他有定力,所以就不要紧了。这个就是修行的方法,像六祖惠能大师,他开悟之后还要在猎人堆里呆十五年才出来弘法度众,这十五年就是保任和检验。
我师父悟公上人这一代的老和尚都是经历过检验的,还有国清寺的静慧老法师、七塔寺的桂仑老法师,都是在逆境里修成就的。清定法师在监狱里度过了将近三十年,也是在监狱里得到了最大的受用。
所以,修行人很神奇的,我们现在是在顺境里修,他们是在逆境里修。在顺境里修,当下就是“极乐”;在逆境里修,那就是“娑婆”。
娑婆世界有没有佛?有佛。娑婆世界有没有修行人?也有啊!但娑婆世界叫“凡圣同居浊土”,极乐世界叫“凡圣同居净土”。
娑婆世界有个寺院,寺院本身就是佛国,比极乐世界还宝贵。所以《无量寿经》中说,在娑婆世界一日一夜清净修行的功德要胜过极乐世界百年,甚至超过他方世界万亿年的功德。
虽然我们在娑婆世界,我们有五蕴,但反过来说,五蕴也是保护我们的,是成就我们道业的。我们这个色壳子,要懂得珍惜,它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个工具。我们能坐在这里听经闻法,就是依靠这个五蕴身。如果没有道力,这个色壳子一旦没了,就变成孤魂野鬼了。那时候,要有很大的福报才能来这里,而且,纵使来了,也听不清楚。它飘啊飘,“呼”一下就没了,要缘分很大才能把它拉过来,否则定不住的。
我们现在能坐在这里,耳朵也能听到,业比较清净的话,讲的还能听得懂,所以,不要小看这个色壳子。色法里有俗谛的色法,也有胜义谛的色法,如果从胜义谛讲这个色壳子,那还要更殊胜,甚至可以即心成佛、即身成佛。
我们这个业报身虽然是有漏的,但学了佛法,得到智慧的启迪后,我们用这个有漏的身可以造无漏的功德,然后以无漏的功德法财作生命的资粮,换得更高的生命结果。这就是修行,是非常现实的一条道路。
清凉日志|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