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信心的“口袋”

2023-05-17 08:09: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彼佛教我从闻思修 入三摩地

初于闻中 入流亡所

所入既寂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图片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一开始就讲到,过去无量劫有佛名观音如来,“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这是耳根圆通章最重要的修法部分。“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观音菩萨也好,文殊菩萨也好,一切诸佛皆以此法而成就,没有一点点装饰,一路单刀直入。



图片



《楞严经》的重中之重就是“耳根圆通”,二十五圆通都叫方便,但在第二十五章里,从一根而入,一根归元,六根消殒,回归于自性,它是直见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这就像公式一样,你念的所有咒语都可以带入这个修法里,那时候再看《楞严经》,就看得懂了,如果能修就更殊胜了。


观音菩萨十方圆明的果具有两种殊胜:一是跟十方诸佛的本妙觉心同一体性,与佛如来同一慈力;另一个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所谓的“同体”,既与众生同体,也与诸佛同体,好比现在量子力学的“叠加态”,这也是观音菩萨的“叠加态”,所以衪可以三十二应度众生。


我们凡夫的叠加态是有漏的,有可能任何一个叠加态都会成为我们轮回的因,而果地菩萨用祂的叠加态去广度众生,叠加态的本质是不会变化的。


所以,佛菩萨慈悲,给我们开了另一扇门。当我们现了出家僧相,有了出家人的身份,在家人的身份就隐没了。



图片



如果出家这条路走得很稳定,从内到外都洋溢着出家的功德,那你外显的是出家人,内隐的功德也是出家人;如果外显的是出家人,隐在里面的还是在家人的烦恼和习气,那就是在家人的叠加态。


所以佛法的弘扬和修学还是要在僧团的传承之内,这样才有三宝住世,我们才会有三皈体、五戒体、智慧体、解脱体。如果把佛法流于一种文化知识,就会把佛法淡化。


佛法是什么?就像我们的佛性一样,觉悟的时候,忏悔业障、修诸福德,终得究竟解脱;不觉悟的时候,依惑造业、依业感苦,产生了六道轮回。佛法也是中性的,禅定也是中性的,是通于出世间和世间的,所以三摩地也有世间的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的这个三摩地是“一路涅槃门”,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层层递进,就从事物的表面现象进入更深层的内部结构了,从因到果都是这一路直入的。


只要我们打开了信心的“口袋”,诸佛菩萨所有的经典、所有的集会、所有的法会,都是为了我们众生的解脱,连佛都是为了众生而成佛的。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追求时,会觉得受苦也是一种享乐


对于这样的善根因缘,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相关文章
· 佛子心声|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 【文殊菩萨感应故事】当面错过
· 你为未来准备了什么?
· 大药妙智解疑难(五)
· 明天和无常,哪一个先来?
· 中普陀戒期快讯,龙天欢喜
· 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 修行之人不提天
· 微信公众平台
· 佛子心语 | 所有的维度里,都有祂的气息
· 什么是戒体?
· 大药妙智解疑难(四)
· 不要让现在修来的福德变成未来造恶的资本
· 佛弟子吃一口素都要充满感恩
· 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追求时,会觉得受苦也是一种享乐
· 《童蒙止观》〡止观中对治疾病的诸种方法
· 要切记:“我”即是轮回的根本
· 学佛修行,功不唐捐
· 如何叩开厚重的福德之门?
· 大药妙智解疑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