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2023-05-16 07:04: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善知识者    是大因缘



图片



无论是读蕅益大师的传记,还是虚云老和尚的传记,我们都可以发现,这些高僧大德实际上都非常渴仰善知识,但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并没有长期跟随在善知识的身边。


反过来想想,我们还是很有福报的。我曾经长时间地亲近在师父悟公上人身边,而且越来越发现他老人家的密意。什么密意?就是他在你面前跟你讲的话,你当下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慢慢明白。


我刚刚跟着师父的时候,有一天他老人家抱了一个红色的被子跟我说:“你那边冷,给你这个被子。”我很高兴地抱回房间,打开一看,竟然是一个大禅披。我本来就喜欢打坐,有了这个禅披,打坐的时间就更多了。当时不知道师父给被子就是“加被”的意思,后来知道了,越想越高兴。


所以,只要在师父他老人家身边,自己只要用功就好了,就能避免对法的偏执。因为师父的整个身口意都是圆满的,他身上就贯穿了声闻缘觉的法、四圣谛的法、菩萨法和金刚乘法,都是圆满具足的。他就是活的教法,在他身上就可以看到佛法僧的总集。



图片



当你在善知识面前的时候,他以一种人格的、功德的方式将法呈现给你,法就是立体的,你只有景仰的份,不会去拣择的,也就能避免了对法的偏执。如果你仅仅是读书,所谓“书上读来总觉浅”,有时候领悟得不深刻,就容易犯一种条件反射的错误,因为你认为好像是这样,但实际上并不是的。


我们的法堂一直挂着那副字:“灵山犹在,法华未散。”当我们坐在这里,看到这幅字,能超越时空进入灵山的境界吗?有师父带着我们,还能沾一点边;没人带着,我们天天看都跟没看到是一样的。


所以,师父讲法不是说讲了什么内容,而是有场景、有语境的。生命是有传递的,不是简单地拿文字可以逻辑推理或者拍录像来记录的,虽然影像可以传递,但现场是有法的传承的。哪怕以后出文字,加持力还是会减弱的。



图片



于僧众不起邪见是很重要的,我们很容易犯这种错误。你诽谤三宝,还能成就吗?在末法时代,能做到不诽谤僧是很重要的。通过亲近善知识,我们才有幸地避免了这个问题。请问你天天在师父面前,会想着去诽谤僧吗?不会的。


像我那个时候天天看着师父,自己都惭愧得不得了。师父从外到内什么都会,坐、打、唱、念,传戒、水陆法会内坛、讲经说法,出家人该会的他老人家都会,身口意都是功德。我没事就跟在师父身边,要么是到房间打坐、看经,要么是来到师父面前,这叫“但看诸上座”。


看得到上座,还要有福德善根,哪怕是超越时空地去看上座,也是一样的。所以在末法时代,学佛要有一点惭愧心,这也算有点道心了,也是求解脱的心了。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我们什么时候真正生过?


为什么来到这里,需要“有缘”呢?


这是一个入门级的窍门





相关文章
· 修行之人不提天
· 微信公众平台
· 佛子心语 | 所有的维度里,都有祂的气息
· 什么是戒体?
· 大药妙智解疑难(四)
· 不要让现在修来的福德变成未来造恶的资本
· 佛弟子吃一口素都要充满感恩
· 当一个人有了更高的追求时,会觉得受苦也是一种享乐
· 《童蒙止观》〡止观中对治疾病的诸种方法
· 要切记:“我”即是轮回的根本
· 学佛修行,功不唐捐
· 如何叩开厚重的福德之门?
· 大药妙智解疑难(三)
· 安顿身心
· 浪费时间也算恶业 ......么?
· 母亲节 | 没有她,就没有一切佛陀成道的故事
· 那些高僧与母亲的感人故事
· 母亲节,这是送给妈妈最好的礼物
· 【母亲节特辑】母亲心中的莲花是菩提道场的金刚座
· 大药妙智解疑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