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
。
最好的禅七受用就是心无所动
这实际上是最高,也是最平凡的境界
禅七圆满的时候,有一个环节叫考功课,方丈和尚拿着香板拍打每一个人,问你悟到了什么。
按照禅堂里的规矩,考功课的时候是不能开口的。如果有人开口,这禅七就要继续打下去,一直打到没人开口才算圆满。所以香板打到你——“说,念佛是谁?”你就静静地守住口,别犯业障。
唐朝的时候,五祖弘忍大师把弟子们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你们各作一首偈子送来给我看,如果有人真有悟性,我就把衣钵传授给他,作为禅宗第六祖。”
为什么大家都不写?神秀大师徘徊来徘徊去,毕竟祖师爷交代了,他也推脱不过,没办法才在廊壁上写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偈子,但也是不落款的。
一千多年过去了,基本上禅七打得圆满就代表什么?大家无话可说,不可说。
因为“道”的本身就是不可说的。不开口,说明大家都不错,都能降伏其心,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如果你心里面还藏了只兔子,还想表达两句,还想证明自己开悟似的,实际上这是一种失败。
最好的禅七受用就是心无所动,这实际上是最高也是最平凡的境界。甚至是无凡无圣,没有所谓的开悟和不开悟这种分别念,这才是禅七打得好。
在古代,香板是皇帝御赐的,代表尚方宝剑,有生杀大权。所以寺院里的禅堂是非常具有威慑力的,修行不是儿戏,不能开玩笑的,入了佛门就是这个规矩。
为什么禅宗叫“正法眼藏”?就正在这里。世间的人就是想着要怎么样表现自己,但这在佛门里恰恰是大忌。
所以为什么我师父终其一生都很普通、平凡?实际上都是这样,像虚云老和尚、梦参长老,这些老和尚都是很平凡的,不会作什么怪的,就是表现出一个很正常的普通人的样子。
实际上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学到后来就越像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人,越像一个老实人、一个善良的人。
“香板之下出祖师”,这就是我们汉传佛教很特别的一点。一入禅堂,万缘放下,一心办道,没有任何的瓜葛、牵缠。就是正正常常的,直心道场,远离是非、远离颠倒梦想,不要造作,更不能装神弄鬼,否则是要付出代价的。
正法眼藏就是这样保持下来的。禅堂的宗旨,重点不是通过名、言、相让你了解“道”,而是通过禅堂里的规矩。“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我们在禅堂里遵守着这个清规,就会慢慢地趋于“道”的方向。
月明天心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关注美味分享
往
期
回
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