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不仅孕育了中华文明,也是佛教东兴在我国的第一站。我们相聚在黄河之滨,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这么多的媒体人,加上我这个出家人,坐在一起来畅谈我们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经过人类几千年检验并认可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我想这是在座每个人的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感,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一种声音。
——传喜法师 2014年10月11日 记者:法师您好!佛教有显、密、律以及净土宗和禅宗等诸多宗派,在这样一个时代,哪种修行方式更适合于我们现代人的根基?也就是让更多的人找到进入佛门的路径?
传喜法师:这位记者刚才提到的都是佛门一些概念性的修行法门,主要包括禅、净、密、律。其中禅宗的祖庭嵩山少林寺就在我们河南省,它是禅宗祖庭。其实离少林寺不远还有一座会善寺,我曾去拜访过,那里是律宗道场,唐朝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就在那里受过戒。至今还有一块乾隆时期的石碑卧在那儿,我去的时候一半儿埋在土里,一半儿露出地面。记得当时他们介绍说,日本人看到这块石碑要出价两亿人民币买走,那是至少十几年前的事,得到的答案是不卖。据说,因为嫌弃石碑太长了,民工在那上面打牌不方便,干脆就把它砸成三截。就在这座非常著名的律宗寺院,很多知名的大家都受过戒。像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也提倡道教,但他多次坦言对佛教的信仰,常常自称菩萨戒弟子——世民。
在佛教文化看来,“律”是行为标准,佛心的真实义是“禅”。什么又是显和密呢?打个比方,文字是一种载体,这个文字不认识,你可以在字典里查到这个字,然后认识了这个字。认识这个载体称为“显”,通晓这个载体背后隐含的真实义称为“密”。虽然一篇文字在那里,但不是谁都可以读懂的,懂得里面的真谛就是“密”。某种意义上说,文字这个载体是“显”,文字的意义是“密”,传播真实义称为“禅”,行持这些文字称为“律”。看似很多名字,有不同的侧面,其实最后都是指归一个。当你实践并且把它变成行为准则的时候,这叫“律”;当你研读那些作为载体的文字时候,这叫“显”;当你明白文字背后真实义的时候,这叫“密”;当你领悟于心,不但超越文字相,而且能够运用自如的时候,这叫“禅”。阿弥陀佛!
——摄影 善净 文字 妙丽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