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他的贪恋,是一种业力,得治

2021-04-25 00:01: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图片


皈依佛性
图片


为什么要皈依,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我们希望成佛,除了要认识佛性,还要遣除成佛路上的重重障碍。烦恼减轻了,佛性才会彰显出来,身口意才会变得清净。如果贪嗔痴比较重,不仅不能解脱,反而还会堕落。


每一个生命都有粗重的我执,不仅贪自己,还贪别人;不仅贪人,还贪物。贪几乎遍于一切处,既有对身体的贪,也有对“我执”的贪,它不仅仅体现在肉体上,还一直延伸到我们的精神世界,甚至也考验着我们的智商。它既有身体、身根的物理属性,也有精神属性,也关系到我们愚痴与否。如果贪从根本上是错的话,那为什么会执着在错里呢,实际上是一种愚昧。




图片

《大智度论》里讲到,当贪的业力不那么厚重的时候,嗔也会相对减少,嗔的业力也会被瓦解,讲到底,嗔的根就是我执的根。所以贪会延伸出嗔恨和愚痴。在轮回图里,贪、嗔、痴分别用鸡、蛇、猪来表示,鸡追着蛇的尾巴,蛇追着猪的尾巴,猪追着鸡的尾巴,轮回的发动机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贪嗔痴中仅对贪的对治就要修很久。因为我们凡夫的相,无量劫的习气就是贪。泰国高僧阿赞多尊者出家后,师父让他对治贪念修不净观,师父让他对着四具尸体,他盘腿坐在前面,然后观想师父传他的一句咒语:“我也会死的,我也会死的。”




图片

《大智度论》里分得就更细了,用九种死相来对治生威仪。人活着的时候着装讲究,举手投足优雅大方,实际上都是我执的一种外显。死的时候,所有生前的所谓的威仪都荡然无存了。比如一个名人,从前形象庄严,哪一天生病了,住在加护病房,你去探视的时候,发现他穿了一身病号衣,身上还插着管子,你脑海里关于他的曾经的名人影像就完全消失了。


用这个比喻是让我们领会,仅一个死相就可以破除我们对身的威仪的执着。如果是夫妻,当你看到对方骨相的时候,曾经肌肤之亲的那种记忆也就消失了。就像一直活着的小猫,很惹人喜欢,你去抚摸它,它也跟你撒娇。如果看到的是一只死猫,猫的骨头都露出来了,你还会去抚摸它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佛陀是用这种方法是让我们不要陷入自我认知的、虚妄的牢狱里,从而被套牢,一世一世轮回。无论贪爱自己还是贪爱别人都是自害模式,你装扮妖艳,搔首弄姿,既害自己,也害了别人,我们生生世世就这样轮回,有人说好了伤疤忘了痛,轮回里甚至伤疤都没好过,人死之后,色壳子脱掉、转世了,还是这个习气。


九种观中每一个观,对我们的习气毛病的治疗都是非常有效的。日本有位檀林皇后,容貌沉鱼落雁,举国闻名,她是位虔诚的佛弟子。她知道人人都贪恋她的容貌,这种业果会成熟的,她要给别人做多少世妻子来偿还,“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她了解必须要通过佛法改变这种业力。皇帝死后她出家做了比丘尼,临终前为了了业,交代弟子死后要让自己的尸体曝尸荒野。随着大家目睹了这位昔日美艳的皇后尸体腐烂的过程,由她姿色所造的业就对消了。整个过程还让画家记录了下来,成为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现在收藏在日本的一座寺院里。 


贪,是轮回的一种业习,不是本能。本能是改不掉的,一个装酒的瓶子,酒倒掉了,里面还是有酒味的,但不能说瓶子里本有酒气,因为生生世世有了这个业,所以才留下的习气。


图片


现在春天了,温度改变了,我们的气血也随之变化,特别要小心对治。为什么我们天天听经闻法?任何一个功课,对治贪的九种观想都应当修很久的。更何况我们那么多烦恼、习气,所以要多一点自我对治的见闻、思考。每天闻思了生脱死的法,才会坚定我们的信念,然后进一步去解。我们对理领会得越深,行就越彻底。行的彻底是因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性地让身口意全方位去实践,一分实践,得一分结果,最后就会证明佛陀所讲的真实不虚。


图片

古文殊寺简介

古文殊寺佛像随喜

古文殊寺原创短片合集

文殊菩萨智慧灯共修活动通启

一个具足福报、因缘、智慧的人才能看到的世界

明白了这点,生老病死就不再是困住我们的牢笼

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无上宝藏,难得易失

【福城风又起】佛法的巧妙就是这样

【福城风又起】保持平凡真切的人格,不要显得狂热或是偏执

甘露醍醐 |  当一个人来到这里,他有缘的众生都将得到无边的利益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为什么一定要回向?

扫码关注我们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
· 看,有什么好贪的
· 礼拜,就是为了折伏我们的傲慢之幢
· 那一年的腊月,初遇师父的点点滴滴
· 正觉,首先是幸福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英法德意日五国语种视频】慧日法语每周甄选
· 有了这个信心,代表你已得度
· 甘露醍醐 | 当一个人来到这里,他有缘的众生都将得到无边的利益
· 春困秋乏夏打盹,教你怎么解
· 深心信解,普贤行愿力
· 这在三宝的功德海中是可以相应的,也是可以产生修法的功德的
· 悟公上人:福德智慧两足尊的境界来自一切恭敬不分别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宇宙间的因果
· 甘露醍醐 | 语言像行为一样,也会引发恶业
· 梦参老和尚:读完了经,为什么一定要回向?
· 一个具足福报、因缘、智慧的人才能看到的世界
· 这部自导、自演、自欣赏的剧,别入戏太深
· 善财童子参访普贤菩萨
· 一个生命怎样才能脱离苦海的煎熬
· 虚云老和尚: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