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应央视网华人频道再度邀请,传喜法师就《永恒的甘露——普门品讲记》新书推介会的成功举办又一次接受了采访。
主持人萧婉老师请法师介绍本书出版的背景和目的。传喜法师说,这本书的内容是在2003年,全国人民都笼罩在非典的心理雾霾之下,惶惶然不知其所终的时候而讲解的。回顾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景况,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重建信仰而使人们内心有所依托。因此这本书就像是一部观世音菩萨的说明书,能使人们更加认识和亲近观世音菩萨,让身、心、灵都能从观音菩萨的慈悲能量中得到修复。这本书讲解的是佛教大乘经典中被喻为经中之王的《妙法莲华经》的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早在三国时期这部经书就传入了中国,观音信仰就是由此经书发展衍生出来,并普及于盛唐时期。在信仰缺失和道德颓废的社会环境下,观音菩萨的大力量大慈悲可以对冶时代病症,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因此,星云大师在视力退化和行动不便的时候,还亲笔为此书题写书名,海涛法师也特别推荐此书。刚刚在国子监举办的新书推介会,也获得了社会认可。法师希望通过本书,使更多人与观音菩萨结缘,将菩萨的吉祥和慈悲传递给社会。
在讲经之后的十一年,无论社会现状如何变化,出版这本书有着同样的现实意义。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维护信仰、充实心灵。信仰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其作用亘古不变、历久弥新。法师只希望能有更多人得到信仰的受用,发展向善和向上的力量,在表面的物质繁荣下,获得心灵健康的力量源泉。
当主持人问到一般人既看不到又摸不着观音菩萨,该如何修持观音菩萨,并将信仰融入工作和生活当中时,法师慈悲回答道,在这次推介的新书中就有答案,在面对地水火风种种灾难时,如何遇难呈祥,逢凶化吉。更进一步来说,如何修复心灵改造人生。本书就像为观世音菩萨做的广告,结合了许多案例,将深刻的理论用现代化的语言浅显易懂地讲解出来,读起来非常轻松和欢喜,使人不知不觉中被吸引进入观音菩萨的境界。
针对目前普遍受到精神困扰的社会现状,主持人请传喜法师举一个现实例子来说明观音菩萨如何化解伤痛。传喜法师提到了冯小刚导演自己公布的一段个人经历。导演在拍摄《唐山大地震》的电影时,由于切身体验到了地震给亡者带来的惊恐和哀愁,导致严重失眠,在听到《心经》观世音菩萨悲悯的声音时,心灵才觉得有所安顿,失眠不治而愈,因此他也把《心经》作为电影的结尾曲,以哀悼和安抚遇难者的亡灵。另外,在人们遇到突发事件时,观世音菩萨循声救苦,灵验事迹繁述不尽。因为佛是百分之百觉悟的生命体,无处不在,观音菩萨亦是如此。凡夫的任何念想,观音菩萨在当下都是知道的。为此,法师分享了自己二十几年前面临人生重要转折点的经历。那是1990年冬天,法师想离世修行的时候,第一次求观音签,求的是“鸡与凤同飞,高岭整羽衣,造舟需济度,宝物满船归。”完全真实地道出当时法师的心灵状态,也预示和指引了未来的道路。传喜法师说,从古到今有无数的事例都说明凡夫需要依靠和指引,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
在被问及佛教对恢复传统文化的特别作用时。法师强调佛教关注人们的前生后世,追求精神的终极解脱。既有此生的现实意义,帮助人们克服内在的缺失,倡导戒恶修善,恢复优良的传统文化。同时,佛教使人站得高望得远,佛教说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国土安,心修复了则当下心安、万境自如。
在详细说到当今恢复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时,法师赞叹习总书记提出的要让传统文化的内涵鲜活起来,从博物馆和书本里走出来的理念。APEC会议时,国家主席夫人带领各国领导夫人参观、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讲,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就像当今国母的衣着、言谈、举止也成为软实力的代表,观世音菩萨更是文化软实力的力量来源。法师希望更多人从认识观音菩萨,到理智地学习菩萨精神,达到自觉自律的生命状态。法师表示也要用现代3D、4D的技术手段,让更多人体验到观世音菩萨的外在显现,与菩萨有更多形象的交流。
主持人对法师以后还有什么讲经和出版计划表示颇感兴趣,法师回答说今年是讲经年,过去的大半年里,已经在九华山、五台山、峨嵋山圆满了三大部经典的讲解,在包头圆满了《阿弥陀经》的讲解,这些都有可能集结成书。这次来北京是将蕴酿已久的观音能量带到北京,奉献给首都。与前不久人为创造的APEC蓝相比,现在的蓝天是人心向善的精神力量所感召的观音蓝。上古时期有尧天舜日的景况,孔夫子出生时黄河水忽然清澈见底,说明人的精神道德与天相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真实的。
采访的最后,传喜法师说道,APEC会议结束后,总书记请与会领袖观看“千手观音”的舞蹈节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观音菩萨的千手和千眼,千手千眼是我们自己的佛性和内在慈悲的体现,法师期待人人学观音、做观音,“满街出圣贤,处处有观音”。
——文字 何方 摄影 万琳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