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讲到,这智慧里面,一方面说智悲行愿,四大菩萨来表示,同时,智慧当中本身就具足了悲心,智慧当中本身具足愿力,智慧当中就有广大的行,菩萨行。因为我们印象当中文殊菩萨是讲智慧的,智慧的文殊,然后智慧是什么呢?智慧是诸法无自性,一切显现无自性空。
这个好像是很抽象的,我们用感性、理性来说,那个是理性的,理性思维那是很抽象的,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智慧的本体。但是,这次我们为什么要来选择这本经呢,我们大家看,《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佛陀讲这本经的时候,在佛的传记里面有记载,讲这个经的时候是佛成佛之后第十七个安居,安居之后,也就是佛陀成道之后十七年。
佛陀成道七年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讲了《地藏经》,佛陀成道之后十七个安居日,升摩醯首罗天王宫、大自在天,大自在天是我们三界最高的天,然后讲了这个《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这本经的名字法、喻和人都具足的,大乘瑜伽性海这是法,曼殊室利是人,千臂千钵大教王这是比喻,经是通题,修多罗。这个大乘瑜伽就是相应于佛心的,大乘心就是佛心大道心,不生不灭心。瑜伽是相应的意思,相应什么呢?金刚性海,金刚是不生不灭的意思,性海是周遍一切处,在众生份上。像我这副对联,你看上联这么写:“安住如来性海,遍在众生心识。”一切众生心识份上都具足的,这个性海是周遍的意思,我们每一个人现在都含在金刚性海之中,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的佛性,每个人的本来面目。
但是我们,都是现在人格化的我,这是累劫来的业障的相续,这个五蕴聚是不清静的,所以我们就障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文殊菩萨来给我们开显,不仅仅每个众生都在这个金刚性海之中,甚至就是十方一切诸佛也就犹如在这个钵中一样。所以文殊菩萨现出千臂、千手、千钵、千释迦,每一释迦又现百千万亿身,所以十方微尘数佛都在文殊菩萨的这个智慧的金刚性海之中长养着,就犹如在他那个宝钵当中一样,那更何况我们在座的每个人呢。
这个经的题目就是已经非常非常殊胜的了,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是总摄一切法的。那文殊菩萨,所显的智慧就相当于法身佛的,代表法身佛的智慧体。所以这里面会生出金刚五顶五智,显出千臂千手千钵,每一个钵里又复化出千释迦灌顶曼陀罗。如果我们和这个经的题目能够有一点点相应的话,就已经在文殊菩萨的大灌顶坛城里面了。这也是一切诸佛修证如来金刚菩提根本的法,也是毗卢遮那佛五金刚界圣智圆通,入如来佛心三密三摩地的教法。大教王经,从法身佛、报身佛到百千万亿化身佛,都是安住于这个法当中的。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喜转载,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