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音頻聆聽朗读
佛教里的四大威仪——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无上道,我们佛弟子都是有方法的。
净旻法师就跟我们讲过,我师父以前跟他说,他们最初在宁波观宗寺学戒堂,其中有一个就是训练出家人走路要保持一条线,它是有一条中心线的。比如我们戴的佛珠,佛珠后面有穗,走路的时候这个穗不摆动,说明他的身体不是左右摇晃的,这是“行如风”的参照。修行人走路就是要像一条线一样稳稳的。
所谓的“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四大威仪中的“坐”尤其重要,我们修行就是数数地去训练。一句佛号要不停地念,念一万遍、十万遍、百万遍、千万遍、一亿遍地念。打坐也要每天训练,我们读经典要深入经藏,“深入”才能智慧开,打坐也是要深入地去观修的。
读经典要深入经藏,“深入”才能智慧开,
打坐也是要深入地去观修的。
打坐调呼吸,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深入地禅定,它是为禅定服务的。禅定是一种境界,如果我们这个身体四大能轻安下来,这也是很好的,这等于可以达到入门级了,也代表你身无挂无碍,呼吸也无挂无碍,心的分别、散乱也都停下来了。所以在五停心观里,散乱众生就修数息观来对治,能把这个粗的散乱收摄下来,然后再入慧观,甚至能入更甚深的定。
如果得禅定的话,呼吸越来越微弱,甚至息都会定住的,呼吸能停,停到后来甚至心脏都会停掉。世间俗语说,“一气不来,便成后事”,但是对于禅定来说不是这样,这个不叫死,就是功夫达到了,会有这种境的相出来。它还只是境界,不是目的。在佛教里,这还不属于甚深的境界,世间的四禅八定就可以做到的。
本来这个臭皮囊呼吸不来就死了,但是在禅定上来说不是这样的,否则你会有挂碍,是不是禅定到一定的时候时候呼吸微弱了,甚至呼吸不来了,担心会不会死掉?实际上你能修到那个境界,也就自然会知道,因为那个觉照的光是非常清凉、非常稳定的。
打坐调呼吸,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深入地禅定,
它是为禅定服务的。
初用功的人就好像湖面上的波浪,业风不停地吹着水波,波浪滔天。在禅堂里慢慢地消磨习气,慢慢地对一个方法一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越来越平静,业风越来越小,波纹也越来越小,再到后来,我们心灵的水面一波不起。哪怕一个微小的涟漪都能感受到,业风也变得非常微细,最后涟漪都没有,水波不兴,水平如镜。这些都是境界,就是你对的好了,慢慢就会有,不是求出来的。
我们了解之后,打坐要入定,就要带着佛法的见地常常去训练,常常去体验、去揣摩。这个见地也要不停地去悟,业障消除了,福德资粮增加了,智慧也会慢慢深广。
南怀瑾老人也提醒我们,一个人的福德没有到的话,智慧是不会开的。所以,在五台山福城这个地方,福必须要胜,才能参学到文殊菩萨,才能开般若智慧。没有福的基础,就不会有质的升华。
打坐要入定,就要带着佛法的见地常常去训练,
常常去体验、去揣摩。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