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佛性,
自性里就有佛,自性里就有法。
如果不讲的话,我们会比较混沌,
讲了之后,我们才比较明晰,
“原来是这样子的呀!”
法不要乱次序,
一定要次第而说。
一个人能来到寺院,能选择出家,好像是有厌离心,但是还要把“厌离心”这个课题做透,就像钻木取火一样,发热、冒烟,最后要起火了才对。厌离心做透了,厌离的相就出来了,自己身心的感受也有了,再进一步策励出离。
厌离的重点就是不被轮回绑架。先识别自己的烦恼,自己的我见、身执,粗重的见惑,要厌离这些。所有这些粘着的、被绑的东西,都不是别人绑的,而是我们自己绑的,我们往往于不真实的起真实想。
轮回是什么?一般的人对轮回是有期待的。轮回本身又没有吸引我们,是我们自己期待着,总是期待着当下做的、明天的、未来的。
祖师讲到“轮回之粪无香味”。我们总是期待着这个轮回的“粪”里会出现奇迹,会冒出一缕清香。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轮回的“粪”里是不会有香味的。轮回的本质是幻化的,它的那个量子叠加态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正所谓“诸法中无我”。
“诸法无我”,这就彻见到轮回的毫无意义了。虚幻有什么意义?业报的相续有什么意义?它唯一的意义就是我们能识别它、终结它。如果我们还以假为真,继续轮回不断,那真是生命的一种惩罚。
佛陀的慈悲就是让我们识别三界,再手把手教我们出离三界,让我们从生死苦海里得到“赦放”,不落生死之苦,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去修习的。从厌离心到出离心,有出离心的因就会有出离心的果,或叫“征相”,也就是说,你有这个正因的时候,肯定会相应于这种相。
佛陀在《地藏十轮经》里说,我的法不要乱次序,一定要次第而说。没有生起厌离心的人,没有厌离征相的人,不能为他说后面的法。所以,佛陀说法没有四种过失的,我们现在呢?更像是给予知识的一种补习,普及一种知识,增加一种认知。先这样子建立一种信仰、一个信念,但是建立了之后,我们一定会越来越趋向于佛陀的真实义。
大乘从哪里来?
大乘心从哪里发?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是大乘的,大乘从哪里来?大乘心从哪里发?从知恩、报恩心里发。所以当我们分析四恩(父母恩、师长恩、国土恩、众生恩)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大乘的这个坛场里打基础、平地基。
所以我们要多用心,佛法的修行不是知识的积累,内心一定要生起这种功德。
对轮回,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过患,然后修厌离、出离,小乘圣果有了,空性的智慧有了,才谈得上报恩。虽说“一子出家,九玄七祖尽超升”,但超升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出家,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修行、证果、得道。
黄檗祖师之所以能超度母亲得解脱,也是因为他几十年的参道、修行和证果得道。我们只有修行证果了,才能从究竟意义上拯救我们的父母。这是多大的修行动力呀!
我们对父母的思念,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应当把它用于修证佛果,这样的话,纵使我们没有当面见到他们,但是佛法殊胜的智慧、功德也会超越时空地救度到他们的。
我们佛教里的有些内容不是一般人从感情上能接受、理解的。这不是因为不孝,恰恰是因为大孝,才使得这世间出了那个特例,出了那么具有能力的修行人。
那些伟大的、带领众生出三界的高僧大德,也代表了一种文明高度,但这个一定是需要我们去观、去思、去修的。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