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这如幻如化的三界粘着

2022-01-06 21:32:00 发布: 人气:3
图片


点击图片观看讲课视频


课程:《天台宗纲要》第二十四集

讲述:上传下喜法师

地点:宁波慧日禅寺

时间:2018年

本集视频时长:55:42



FORIQINGLIANGBAO


图片



《天台宗纲要》

   第二十四集(三)

通教

(六)十乘观法

1. 观境

2.真正发心

3.善巧安心止观

4. 破法遍

5. 识通塞

6. 道品调适

7. 对治助开

8. 知位次

9. 能安忍

10. 离法爱




图片

FORIQINGLIANGBAO

(六)十乘观法


第九、能安忍。

内来的烦恼、疾病,外来的名闻、利养、刀、兵、水、火,这些障难,都如幻如化,非有而有,能够安心忍耐过去,便可以从乾慧地进入性地。这里的安忍,和藏教不同,藏教认一切障难为实有,所以修行安忍很为困难;通教观一切障难,如幻如化,非有而有,于是修行安忍,就容易得多。观一切障难,如幻如化,是完全靠着智慧的力量,所以智慧是学佛所最需要的利器。

--- 《天台宗纲要》





对于我们娑婆世界的凡夫来说,藏教的内容是对机的,比如恶就是恶,就当断。但是当我们非常实有地执着的时候,通教的观如幻如化也是非常对机的。因为没有这个观,这种束缚怎么断掉呢?


通过学习藏教,把凡夫的知见断掉,再通过通教,佛法接引我们一点点地乘上佛的智慧,把佛法作为我们的知见,实际上这就已经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了。我们就不会被这如幻如化的三界粘着,甚至我们强大的见、思烦恼就变得没有力量了。




《大智度论》

龙树菩萨造,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住干慧地,其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无量!”


佛言:“不如初发意菩萨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置是住干慧地众生,若三千大千世界中众生,皆住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办地、辟支佛地,是一切福德,欲比初发意菩萨百倍、千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初发意菩萨,不如入法位菩萨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入法位菩萨,不如向佛道菩萨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中向佛道菩萨,不如佛功德百千万倍、巨亿万倍,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萨摩诃萨,当念何等法?”     


佛言:“应念一切种智。”


须菩提言:“何等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


佛告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所有,无念、无生、无示。如须菩提所问,一切种智何等缘?何等增上?何等行?何等相?须菩提,一切种智无法缘,念为增上,寂灭为行,无相为相。须菩提,是名一切种智缘、增上、行、相。”






图片




图片

FORIQINGLIANGBAO


(六)十乘观法


第十、离法爱。

既能安忍,便可以从乾慧地,进入性地,性地是相似即位,相似见法性,而不是真见法性。若误以相似为真实,于中生爱著心,不求进步,便不能从性地进到八人地、见地,入见道位,所以必须离法爱。

不论学佛法或学世间法,所以不能进步的原因,虽然很多,主要的便是主观思想在作祟,主观思想正类于佛法中所说的法爱。因为人对于自己的主观坚持不舍,于是就不能接受他人的忠告善道,不能接受书本上的嘉言法训,永远只能停止在自己的主观思想上,不能前进一步。

而且,不进则退,既然坚执自己的主观,必将令心思才力,日渐退化,设若一旦发生意外的问题,便弄成张惶失措,无法应付,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啊!因此,我们在这一点上,必须提高警惕,从善如流,去恶如弃,常常知非,日日改过,绝对不要保留些微的主观思想,才可以寡过修身,渐次从凡夫地,入于佛法。


--- 《天台宗纲要》





在静权长老的时代,就已经有了主观、客观的概念了,在这以前是没有这些名词的。


所以我们不要太相信自己的主观,明明这个人跟你有缘,对你很好,但是到你这边就被你的认知扭曲了,有没有这个现象?有些人来寺院,认为我是来学佛的,但是他不知道最快的方法就是融入常住的状态里,少开口多干活,多培点福报,这是窍诀,他自我判断认为别人欺负他,误会别人对他的慈悲和护念。但是我们常住的人或者是过来人就很清楚,是因为他的气场还没有融进大家,自己就是一个黑色的老菱,那些角戳到哪里都是疙疙瘩瘩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的。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太相信自己的主观,所以我们见不到佛。因为佛是圆满的,我们见不到佛是因为我们不圆满。就像病态的人不知道健康是什么,色盲不知道没有色盲的世界是什么。我们只能看到灯光所照的范围,墙把灯光反射回来了,我们认为这是很正常的,请问佛光会反射吗?墙能阻碍佛光吗?阻碍不了的,所以我们看不到佛光。


我们的眼根对着色尘,只活在非常狭隘的缝隙世界里,对圆满的世界我们不闻不见,没有办法思考。但是佛陀慈悲,架起桥梁来迁就我们,从最底层的状态来接引我们。


所以这里说离法爱,我们连法的受用还没有呢,一旦有受用了,在这个过程中又不能停留,因为任何一个停留都会很久,还是要求进步。



图片




~

FORIQINGLIANGBAO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公案寓言】为什么学佛多年还是不快乐
· 【悟道法师净土精要】看佛经也要看是谁鉴定的、是谁注的
· 【瑞典语罗马尼亚语视频】慧日法语甄选|因缘
· 虚云老和尚:这四种境界都是病,我今与你们对治之药
· 为什么通过鼻子,可以看到一个人心灵的状态?
· 圆瑛大师:念佛为何要回向?
· 祭祖,“本钱”从哪里来?
· 修行一定要知位次,因和果不能滥
· 菩萨扶习润生,带我们出三界
· 印光大师:在困境中快乐自在地成长
· 解脱是什么
· 【中英双语】慧日法语甄选 | 佛陀慈悲的化现
· 天堂的快乐,你也愿意放弃吗?
· 米粒大的佛像和108米的佛像,加持力一样吗?
· 【悟公上人法语】千万不要发脾气
· 三界的热闹,你舍得放下吗?
· 这样去行的时候,所得到的智慧果报是很殊胜的
· 千年前,孔夫子对佛陀的赞叹
· 【茶香慧日寺】:佛法是有传承的
· 虚云老和尚:世尊未开口时,经在甚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