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纲要》学记
第五课
一、藏教
首先叙述藏教,分为六节:
1、立名的意义;2、藏教的根性;
3、藏教的道理;4、藏教的因果;
5、六即;6、十乘观法。
(一)立名的意义
(二)藏教的根性
(三)藏教的道理
甲、生灭四谛
第一苦谛
第二集谛
精华语录
祖师意·佛陀一生的教法
“The Teachings of Shakyamuni Buddha”
佛日清凉宝
FORIQINGLIANGBAO
藏通别圆,对于我们来说暂时就是一个名词。佛法很高深,虽然藏教在判教里已经算是钝根的了,但这里面有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我们在佛门里就是钝根中的钝根。所以学这些,就是先知道佛法有多高深。
不建庙,不知道祖师艰辛;不学教,不知道法海渊深。很多人说,佛教我知道,就是教人做好人的。实际上不要说做好人了,什么是坏人、坏人从哪里来、坏人的因是什么、果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道理。
智者大师把佛陀一代时教分为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是从竖的角度,从时间的角度上,概括了佛陀一生的教法。从内容上来说,从法义的角度上来说,又有藏、通、别、圆以及顿、渐、秘密、不定。
在当时的中国来说,实际上智者大师的判教,就是解释佛陀的本怀、解释佛陀的秘意、解释佛陀的教法,在对众生根器的这种契理契机上,应该说是得到佛教界的公认的。
智者大师出生的年代,达摩祖师已经来了,那禅宗里常常会问:祖师西来意是什么?祖师往东方来,来我们中国了,他带来了什么智慧呢?往往我们就是能够去了解祖师意,有个修行的入手。智者大师把整个佛陀的一代时教都和盘托出,非常明晰地告诉我们佛教是什么。对于社会来说,对信佛的和不信佛的人来说,实际上都想了解。
”
认识自己·我们在生死轮回中
“The Samsara in Saha”
佛日清凉宝
FORIQINGLIANGBAO
虽然藏教跟通教、别教、圆教比起来好像不是很高,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供千僧斋,能供到一位阿罗汉就已经“阿弥陀佛”了。虽然祂们证得的是偏真法性,但我们连对自己的五蕴身、生老病死都还没有感觉。
所以我们要能认识自己,能觉得佛陀的法药可以治我们生死的病。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病——我们在生死轮回当中。世间很多人不承认生死轮回,觉得生命一死就没了,一了百了,甚至也不承认因果。
如果没有佛给我们的正知正见,我们甚至连看一眼这些内容的兴趣都没有。身心被邪知邪见控制着,玩着很肤浅的游戏而不肯放下。如果有一天你明白了,你真的会觉得不值得一玩。陶渊明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明白道理的人自娱自乐的,但你却不愿意,这也是一种觉悟。
”
真实写照·有固执的我执我见
“Self-attachment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elf”
佛日清凉宝
FORIQINGLIANGBAO
我们现在是不是五蕴身?我们能跳出这五蕴身吗?请问五蕴是不是魔?我们有没有五蕴魔的果?我们有没有烦恼?有没有烦恼魔的果?我们有没有生死?有没有生死魔的果?
至少我们要知道这个点:我现在就有五蕴魔的果、烦恼魔的果、生死魔的果,我现在还没有资格挑战天魔;我们正处在五蕴魔果、烦恼魔果、生死魔果中,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果现在跟我们还没关系。这就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我们有固执的我执我见。不要说偏真法性我们证不到,一个虚妄的壳子就把我们套得死死的,像一个随身的牢狱一样。你说六道轮回的牢狱我看不见,我们当下就被这个牢狱、这个无形的手铐脚镣束缚着。
”
轮回的本质·苦
“ The Suffering of Myrid Beings”
佛日清凉宝
FORIQINGLIANGBAO
“苦”的主要特性就是逼迫。逼迫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动的。当痛苦的时候,这叫苦苦;当快乐的时候,快乐转瞬即逝,这叫坏苦。我们人有苦有乐,三恶道有苦无乐,天堂有乐无苦。所以天堂不适合修道,三恶道也不适合修道,就是我们人,有苦有乐,还能够拿出时间来修道。
我们平时思维一下三苦,就会对生死有一点感觉,就会觉得生命不能这么活着,因为我们还逃不出苦苦、坏苦、行苦的缠缚。苦是苦,快乐会失去也是苦,叫坏苦;我们终将一无所获、两手空空,除了业报随身外,我们都会成为空间的尘埃、时间的过客,这就是行苦。所以《兰亭序》里说,彭祖纵使八百岁,在他死的那一刻,这八百年对他来说都是虚幻的。
不管是身心世界还是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正报和依报都为苦谛所摄。一位祖师总结得最准确:轮回之粪无香味。粪便里你能闻到香味吗?轮回的本质就是苦,你找不到乐的。
但我们人很奇怪的,往往就是为了那么一点点刀头之乐,忘掉了这些苦。所以也有一句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
”
积极的人生观·慕灭、修道
“Cultivate the Way”
佛日清凉宝
FORIQINGLIANGBAO
如果没有佛陀的智慧,我们连身在苦中都不知苦。有的人说:我不学佛,为什么?学佛就讲什么都是苦。他说好像我不学佛,我还挺快乐的,学佛都说苦,学佛是消极的。
他不知道,知苦才能断集。佛陀讲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们天天忆苦思甜,皱着眉头过日子,而是让我们知道苦是从哪里来的。讲苦的目的是为了把我们从苦海里拯救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佛教是给我们积极的人生观,让我们知道危机,防患于未然。
了解苦从而断苦,断掉感召集的因,就不会感苦的果,然后慕灭、修道,这就把我们的生命轨迹彻底修改了,就从由惑业而集召业力、在业力中感受苦报这种生老病死的模式,转到修道而灭苦的路上去了。
请问财富能解决人生的三苦、八苦吗?解决不了。外在的财富撼动不了三苦的大山,但佛教给我们的是怎样断这些苦、怎样登上涅槃岸,享受到真正的生命的快乐。
生命不再是被逼迫的、被动的,生命是自主的,命运是在我手中的,我可以证得究竟的快乐,这是生命的大方向。佛教是讲这个的。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