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GLIANGBAO
月藏经吉祥文
我昔行苦行,为诸众生故,
舍己自身乐,令法久炽然。
我昔舍身命,为诸病人故,
亦为贫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菩提,舍财及妻子,
宝象马车乘,令法久炽然。
我昔供诸佛,缘觉及声闻,
父母诸师长,令法久炽然。
为闻菩提故,无量阿僧祇,
备受种种苦,令法久炽然。
我修戒律仪,长夜常勤行,
十方佛为证,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忍辱,忍诸恶众生,
为众除烦恼,令法久炽然。
我昔勤精进,坚固常伏他,
度脱诸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修禅解脱,无色三摩提,
恒沙不可数,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般若,住在于闲林,
演说无量论,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怜愍,舍己身血肉,
及舍身支节,为增正法眼。
我愍恶众生,以慈而成熟,
安置于三乘,增长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脱诸恶见,
安置于正彗,法雨令不绝。
我昔以四摄,救度诸众生,
灭恶烦恼火,令四众久住。
我昔除外道,诸恶邪见网,
安置于正路,四众得供养。
安住于正路,四众得供养。
佛的愿力呈现在我们的生命中。
你来到了这里,
就已经见到文殊菩萨了。
释迦牟尼佛往昔发大愿,行诸多苦行,旷劫修行所成就的功德,“安置于正路,四众得供养”。我们现在是不是这样?这是我们的德吗?这是释迦佛陀的愿啊!这是佛的悲愿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生命中了。
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能够在这里做义工、建寺院,这也是释迦佛陀功德力的摄持。我们何德何能?这都是佛陀的加持,是文殊菩萨的加持。
也许你会说为什么我没见到文殊菩萨?实际上你来到了这里,就已经见到文殊菩萨了。
杨振宁先生的演讲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2015年3月20日受邀在国立台湾大学作了一场题为“美与物理学”的演讲。演讲结尾,有观众向他提问“到底有没有上帝”?杨振宁回答:“如果你说的所谓的上帝是一个人形状的,那我想是没有的。如果你问有没有一个造物者,那我想是有的。因为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的,偶然就不能搞出这么妙的东西。这么不偶然、力量又这么大、影响这么大的东西,是哪来的呢?我想这就是我的回答。”
—
色心一如。
佛教的一个“色”,
就把我们的人生、把宇宙都包括在里面了。
所以,如果你仅仅把文殊菩萨设定一个人的形状的话,那你是比较狭隘了。
《天台宗纲要》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色心一如”。佛教的一个“色”,就把我们的人生、把宇宙都包括在里面了。
科学界所讲的唯物和唯心的关键交接点在于——物是客观现象,心是主观现象,客观现象不受主观现象影响,这叫唯物。但是当研究到量子的时候,只要研究它的轨迹,就会发现它受我们的意识影响。唯心、唯物在这里就已经分不开了,这才证明了心和物是相互作用的。
佛教的无常。
这个宇宙是变量的,
无有常态是绝对真理。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空间,有没有充满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量子、质子、原子?有的。我们此时此刻学习的宇宙智慧,会不会影响这个空间的量子、原子、分子?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理?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相貌?会的。所以,中国人早就说了“相由心生”。
杨振宁先生研究的宇称不守恒定律,在《周易》里叫易,易就是变量,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化的意思。宇宙八卦的每一爻都是变量,不是常量,这是一个绝对真理。守恒是宇宙的总相,内部结构是可以调整的,它是动态的。但是所有微小的变易,都保持着对称性,所以无论怎么变,都是相对称地变,这就是一种量子纠缠的关系。宇称不守恒定律,在佛教里叫无常,是变量的,无有常态是绝对真理。
无漏的智慧。
佛教所说的菩萨,
达到心物一体的宇宙智慧了。
我们人也是这样的,生命力强大了,有福报了,能力也大了,但是如果拿这个福报去造业,多不划算呀,不仅仅福报漏掉了,还害了自己。
所以要懂得拿福报再来良性循环,最好是能把福报升级到无漏的智慧,所以我们怎么运用福报也是需要智慧的。佛教所说的菩萨,就是已经修到心和物是一体的了。达到心物一体,就达到宇宙的智慧了。
THE END.
—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