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处经》云:
听法功德,于一切功德,最胜最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与法界一切如母有情
尽形寿皈依佛
尽形寿皈依法
尽形寿皈依僧
为法界众生离苦得乐而发无上菩提心
一起学习
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收录于南传佛教三藏的《长部》(Dīgha Nikāya)之《大品》(Maha-Vagga),是记录佛陀入般涅槃前一年里的行历、教化以及涅槃前后情况最详细的一部经典。
“七不退法”今见于南传巴利文《大般涅槃经》最后的《诸佛入般涅槃论》。2021年5月,为庆祝卫塞节,缅甸三藏高僧东达拉长老为众讲授《诸佛入般涅槃论》,曾国兴居士翻译。
上图:佛陀在第四十四年的安居之后,来到了王舍城灵鹫山,在灵鹫山上对着禹舍大臣宣说了“诸王之七不退法”,以及对声闻比丘们宣说了“诸比丘之不退法”。佛陀从王舍城灵鹫山离开之后,慢慢到达了第四十五年安居的地方,也就是毗舍梨城的竹林丛村。
这一幅地图当中,在结束了僧团的坐雨安居后,佛陀从王舍城出发,北向那烂陀游行。一路历经那烂陀附近的芒果园(庵摩罗园)、波陀厘村、拘底村、那提伽村、毗舍梨,到了这里,已经到了坐雨安居的时候,佛陀在毗舍梨南郊的白鹿坡村坐雨安居。
这是佛陀最后的一个坐雨安居期,佛遣散了跟随他的僧团,让他们分别在吠舍离周边坐雨安居,唯独留下了阿难。佛陀了知自己离涅槃辞世的时间已经不远了,为僧团留下了最后的嘱托。
圣地 -- 灵鹫山
2021年8月14日至21日,结夏安居最后一旬里,法师带领大众学习佛陀涅槃前的重要教言——诸比丘之七不退法。
今天我们学习第五组七不退法(三)。
☀️
如果你有了过患想的智慧,就不会受这个过患的逼迫了。所以,前面“无常、无我、不净、过患”这四个就相当于苦谛,苦谛从集谛里来。所谓知苦断集,这一个“苦”字,把我们凡夫的整个六道轮回一网打尽。
实际上,佛陀来做的事,第一个就让你知道“苦”这个轮回的真相,凡夫的真相就是这个。从投胎一直到死,生老病死没有一个是你可以把控的,在里面是不可能找到快乐的!
分析得更细一点就是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量诸苦。
“知”,这个就是佛陀降临到人间,给我们带来了的智慧光明,否则我们生在苦中不知苦。因为佛陀来了,借助佛陀的视角,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这个轮回一无是处,是这么破烂不堪的一套生命游戏规则!我们还陷在这个游戏里玩的昏天黑地,乐此不疲。
这个苦是哪里来的?苦是一定的吗?不是的。它是有因缘的,是因为我们愚昧,我们不知道,我们制造了轮回业,所以才感受苦的果。如果我们知道这是苦,我不愿意干了,就可以断它这个集、苦的因。
因为苦的结果,也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当改变因缘的时候,就改变了这个苦的结果。
所以,这个十二因缘,有顺十二因缘、逆十二因缘。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如果把无明灭掉,则轮回就推倒了。为什么我们佛教里特别强调灭除无明?这个无明就是无知愚昧,就一定会造生死轮回业。
如果把这个愚昧破掉的话,能让我们变得有智慧。人是有选择性的,当你有智慧的时候,没有一个会选择痛苦的,都是选择快乐的,没一个选择轮回的,都选择解脱的,所以只要有智慧就好办了。
所以说,大道崇简,你要能掌握了这个窍门就很简单,就是听经闻法开智慧。智慧一开你就会有选择能力,当你选无漏的解脱法的时候,轮回已经拿你没办法了。
所以你跟着佛学出轮回很简单,你要是不学佛,不借助佛的智慧,你想认识这个轮回的苦,轮回的过患,轮回的无常,轮回的无我,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师父悟公上人常说一句话“唯有念佛人,阎王管不得”,这个很厉害!你要学佛了,阎王都管不了你!请问你没学佛呢?你就是自投罗网!
“知苦断集”四个字,就等于把轮回搁置到边上了,然后“慕灭修道”,又四个字,这八个字就把佛陀来人间干的事业都总结了。
不过,来讲这么个严肃话题的人,他必须是这个话题的实践者。佛陀就是这样。为什么佛陀要到人间来投胎?祂进入到这个轮回的体系里了,祂也被这个轮回体系所逼迫,因为这个逼迫而苦苦思索,祂也曾痛苦地面临选择,甚至也面临感情的折磨,所以对于解脱轮回祂才最有发言权。
我们看《佛陀传》就知道,佛陀本来是有家庭的人,爸爸妈妈那么爱祂,不愿意祂出家,祂的妻子孩子也如此。佛陀还是储君,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你没享过的福祂享过,你没享过的权力祂有,你想渴望的一切祂都有,祂出家不是消极,而是积极地挑战命运。
所以,我们在给佛菩萨烧香求世间福报的时候,有一句话要记得“你求的正是释迦牟尼佛抛弃的东西!”佛陀不是满足你的贪欲,而是怎么灭除你的贪欲,给你开辟一条崭新的无苦的路来,这是佛陀要给我们的。
但是,纵使三千年过去了,我们也没有变得更有智慧。所以,在短暂的岁月当中,我们如果能够默契地去理解佛陀,能虔诚地去配合佛陀的指导,那我们将走出这些生命的沙漠,走出这个低维的世界。
我们中国有一个俗语就叫“量大福大”,你的财富只是你的内在福报的兑现。佛教一句“阿弥陀佛”是万病总治的阿伽陀药,没福报的增加福报,有业障的消除业障,没智慧的增长智慧。从生死趋于不生不死,让你轮回圆满,出世间也圆满。
所以凡夫看世界是无序的,受用是痛苦的。但从智者的眼睛里看,一切都是有序的,甚至连凡夫当下的体性都是清净的。乃至本身的苦,也不是一定的。所以在智者眼睛里看烦恼,它当下的体性就是智慧的体性,所以叫烦恼即菩提。
所以我们所受用的正报和依报,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智慧决定的。佛教Buddha,就是觉醒的意思。所以也比喻我们的轮回就像一场梦境。
修离欲想就是对这个苦难轮回的一种出离心。怎么出离?出离到哪里?那就是要踏在这个寂灭、涅槃的土地上。
《心经》里第一句话,“依般若波罗蜜多故”,般若波罗蜜多就是智慧的体性,照见万法皆空的智慧,这是我们生命的立足点,依着般若波罗蜜多故,照见五蕴皆空。这照见五蕴皆空,实际上就是解除了轮回的定时炸弹,然后度一切苦厄。
昨天我们学的七觉支,觉支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空性的智慧。不过这个空性智慧的话,比如说在世间的禅定里,那它是世间的空性,世间的空见。如果是声闻的,它还是属于比如说偏空的智慧,偏空的空性。缘觉法或者菩萨法,这个空性的智慧,就像月亮一样的,有的是月牙的状态,有的是月圆的状态。
所以空性的圆满与否决定了一个修行者的状态。那越修正越圆满,越圆满対治的越有效。佛菩萨也同样是生命,祂不单单已经从苦里出离了,祂反过来还有能力把我们一个一个从苦里都扶出来。
有人问佛菩萨是谁,我说佛菩萨是“逆行者”。我们凡夫是在火宅里,是受火宅逼迫的人,那些救火队员是从安全的世界,来到火里面帮助我们脱生的人。他们为什么能救我们?因为他们也曾经受困过。
观音菩萨本来现在是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边,跟大势至菩萨形成叫西方三圣。但是释迦牟尼佛介绍观音菩萨说,“祂怎么到极乐世界的?祂也是从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得果的”。祂从我们娑婆世界毕业出去的,到极乐世界留学之后又回来的。
所以说娑婆世界与观音菩萨有大因缘。祂为什么救我们?因为祂了解这个世界,我们都是她亲戚,所以有了这个离欲的踏板之后,就能最终实现出离苦的状态,这就叫修灭想。
所以修灭也是一种灭苦的方法。就是说第五个修断除想,实际上是集谛的,苦是从集里来的,然后要想灭苦,就要断集,要想慕灭就要修道,最后证得涅槃。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