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entance
忏悔
忏悔是一种对自我心灵的修复,对自我命运的调整,是对生命节奏和方向的自我审视。
我们人类需要忏悔。乃至梦里忏悔都有用,活着没忏悔,死了到阎王那里忏悔也有用。
人类能自我反省,这也是文明的一种标志。我们儒家里面说“吾日三省吾身”,这个“三省”不是说一天就早中晚,像吃药片一样的,这个“三”是指“多”的意思,时时处处要自我反省。
有一年我去意大利,在罗马街头看到古老的教堂啊,一家挨着一家。那里的人,当他们在教堂里的时候,会安静下来,两手合在一起,有的是抱拳,然后很虔诚地祈祷、忏悔。
忏悔也是文明的标志
那天我还遇到一个人,他对我们既尊敬又好奇,同时还有一种开放的热情,尤其是他一直看着我拿的珠子。所以这也印证了我师父讲的,戴佛珠是教化别人的,别人看到你的念佛珠,就有一个“佛”字在了。不要说一个人,我师父说,一幅画里面有一串念佛珠,都会给看到的人,种下念佛的因缘。
像我们的挂珠,前面一串珠子,后面一个穗子,打的中国结,这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平时好像没注意,你要在国外的街头,那回头率特别高。这一位就是的,他过来,跟我说:“你这么漂亮的珠子,我能不能摸一下?”我说:“摸吧。”
后来我发现,他是把我的珠子,放在自己手心,以祈祷的方式把心静下来,眼睛闭起来,他在感受。这让我特别惊讶。对我这样一个他们眼睛里的神职人员,一个出家人,完全不通过语言,而是通过自己从小养成的信仰,用心灵来交流。这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修养,一种形而上的修养,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人的文明修养。
对他们而言我们是属于神职人员,我是一个出家人,但是他们从小养成的这种信仰,他完全不需要通过语言,我们心灵就可以交流。这实际上是一种宗教修养,一种形而上的修养,从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地方的人的文明修养。
从整个人类的文明来说,我们能自我反省,能深刻忏悔,向被自己伤害的众生从身心里去认错,这至少是别人原谅你的开始。恩和怨都是有因缘的。我们鲁迅先生说“相逢一笑泯恩仇”,相逢时的这一笑都是一种原谅,那更何况我们主动地忏悔呢?
上图:智者大师法相
《蒙童止观》天台智者大师著
丁一持戒清净分二
戊一明持戒相状
夫发心起行,欲修止观者,要先外具五缘:
第一,持戒清净。如经中说,依因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是故比丘应持戒清净。然有三种行人持戒不同:
一者,若人未作佛弟子时,不造五逆,后遇良师,教受三皈五戒,为佛弟子。若得出家,受沙弥十戒,次受具足戒,作比丘、比丘尼。从受戒来,清净护持,无所毁犯,是名上品持戒人也。当知是人修行止观,必证佛法,犹如净衣,易受染色。
二者,若人受得戒已,虽不范重,于诸轻戒多所毁损,为修定故,既能如法忏悔,亦名持戒清净,能生定慧。如衣曾有垢腻,若能浣净,染亦可着。
三者,若人受得戒已,不能坚心护持,轻重诸戒,多所毁犯。依小乘教门,即无忏悔四重之法;若依大乘教门,犹可灭除。
故经云: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二者作已能悔。
戊二 示忏悔方法分二
己一事忏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 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 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 云何知重罪灭相? 若行者如是至心忏悔时,自觉身心轻利,得好瑞梦;或复睹诸灵瑞异相;或觉善心开发;或自于坐中觉身如云如影,因是渐证,得诸禅境界;或复豁然解悟心生,善识法相,随所闻经,即知义趣,因是法喜,心无忧悔。
如是等种种因缘,当知即是破戒障道罪灭之相。
从是已后,坚持禁戒,亦名尸罗清净,可修禅定;犹如破坏垢腻之衣,若能补治浣洗清净,犹可染着。
己二 理忏
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虽不依诸经修诸行法,但生重惭愧,于三宝前,发露先罪,断相续心,端身常坐,观罪性空,念十方佛。
若出禅时,即须至心烧香礼拜,忏悔诵戒,及诵大乘经典。障道重罪,自当渐渐消灭,因此尸罗清净,禅定开发。故《妙胜定经》云: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灭,若除禅定,余无能灭。 是人应当在空闲处,摄心常坐,及诵大乘经,一切重罪悉皆消灭,诸禅三昧自然现前。
《大乘如愣伽经•偈颂品第十之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奉制译:
“自性清净心,意等以为他,
彼所积集业,杂染故有二。
意等我烦恼,染污于净心,
犹如彼净衣,而有诸垢染。
如衣得离垢,亦如金出矿,
衣金俱不坏,心离过亦然。”
佛陀就讲,有两种人是清净的,一种是没有犯错的人,一种是虽然犯了错,但能够忏悔的人。佛陀用了一个比喻,祂说就像两件衣服,一件是干净的,还有一件是脏的,脏了怎么办呢?洗呀。忏悔就犹如对自我罪业的一种洗涤,通过这种洗涤恢复到干净的状态。
the Bodhi tree
如何孝亲报恩?
我们怎么孝亲报恩呢?除了要替父母亲培福,也要替父母亲忏悔。有时候父债子还啊,我们觉悟了,那就替祖先忏悔吧。生死无常,不要说无量无边的众生,就是我们的九玄七祖好了,你度了多少?
像我出家到现在了,实际上祖先还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掉他们,还是要回向。就像充电,只有不停地充,电量才会一格一格上去,一停止,它就不往上爬了。九玄七祖这七祖里面,第三祖、第四祖、第五祖、第六祖,你超度到第几祖了?如果我们的功力不够,就要替他们种福田。
我们为什么要供僧?因为僧宝是福田,供僧能得如意报。那我们僧团为什么每天要学习?因为我们的知见越正,修行越来越接近如法状态的话,这个群体整个的质量就上升。那样群体里的每个人都会是巨大的受益者。僧团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福田。
佛教超度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肯定鬼道的众生很苦。
苦到什么程度?比喻说就像人被倒挂着一样。
我们世间一个人倒悬着会怎么样?会七孔流血而死。但实际上死后的众生,他们受的苦比倒悬还要苦。
进入七月之后,阴气越来越重,到中元节是一个很明显的高潮。这个高潮过了之后到七月三十地藏菩萨圣诞,又是一个高潮。
这段时间敏感的人就会感受得到,众生业力来的时候,我们的身心都会不舒服的。
社会上说“良医门前患者多”,越是好的医生,专家门诊,排队都会排很长的。因为三宝肩负了众生离苦得乐的希望,所以我们的感受就会很强烈。
我们师父们要有这个常识,要扛住。这个扛住的过程也是我们修行的一种增上缘。这个宇宙里面无量的空间和时间,所有的一切众生,此时此刻能跟我们感应的,过去一定是我们的父母,毫无怀疑的。所以我们要好好地替一切法界如母有情向三宝忏悔罪障。
在发露忏悔的时候,诸佛菩萨的功德力如果能照彻他的身心,那他一定是离苦得乐的。因为作为诸佛菩萨来说,只要跟祂直接有缘的,祂肯定度掉了,不需要等我们的。
那我们呢,是度与我们有缘的法界一切如母有情。现在我们出头了,做佛子了,就可以成为桥梁,让我们生生世世轮回的妈妈们,得到解脱。
每天,我除了回向我的祖先,也回向每一个有缘的人,“各人堂上历代祖先、历生父母、累劫冤亲债主”,每天都回向。而且这种回向也是很努力很努力的,有可能能力有限,但是态度还是端正的。
我也是希望我们的这种努力,这种虔诚,能消罪业,消到一定份上了,众生能亲自感受到文殊菩萨的加持。你感受到了,那种心情,那种感恩心就又不一样了。
——三参法师 古文殊寺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扫描二维码关注
佛教慧日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