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朋友捧着《大学》给我们读的时候,我们在座每一位的内心就有一种对祖先的感恩,同时也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自豪。
远在两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就带着他的弟子们已经在学习这么伟大的文化了。从个体生命的修养,到齐家平天下的大智慧,识字就可以学,有心就会背,背了终生受用不尽,而且可以代代相传。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这一段,就自成体系。所以这部著述一上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总纲了。它把个人的人生价值,把一个正能量的家庭,把一个向上的社会,把这样的人群,乃至国家,各个层面都总摄在这样的学问里面了。
那怎么样才能“明明德”呢?一个人要想对国家有奉献,那他必然是一个对家庭有奉献的人;一个对家庭有奉献的人,他自己必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成就者。
这种自身的端正来自于心灵的端正;心灵的“正”来自诚其意,意要诚。意怎么诚呢?一个人要明白道理,达其理,通其情,心灵才会虔诚,才能“敬其敬”。这里面说“亲其亲,贤其贤”。“亲”对你有恩德的人,要去爱他们,“贤”就是要尊重那些贤者。
所以这些知识需不需要传播?要的,而且是需要有人教导的。当我们听闻的时候,要如琢如磨,当我们实践的时候,要如切如磋。
当有老师来教导这个大学之道时,好学生领会、闻思修了之后,懂得道理了,就获得了正见。有了正见就能诚其意,诚其意就能正其心,正其心就能正其身,正其身就能修齐家,修齐家就能平天下。
就是这么一个脉络,这是多么经典!高度的智慧总结,高效而明晰的路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
我们大家要净化身心,不单单自己戒恶修善,而且我们还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修行的生命。虽然从时间的长度上来说,此生是短暂的,但是我们可以无限地在精神世界和智慧的海洋中遨游,无愧此生,此生无憾。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