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 以偈颂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于无量劫, 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靡不闻,誓不成等觉。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志求无上尊,为诸天人师。神力演大光,普照无际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开彼智慧眼,灭此昏盲暗,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功祚成满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晖,天光隐不现。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常于大众中,说法师子吼。供养一切佛,具足众德本,愿慧悉成满,得为三界雄。如佛无碍智,通达靡不照,愿我功德力,等此最胜尊。斯愿若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法藏比丘如此大愿,我们每个众生若心生感动的话,大千世界就会感动,因为外在的环境跟我们的心灵是有直接关系的。
法藏比丘这样发自肺腑的愿力,首先他自己会感动,自己的身心世界会转变,会得到清净和庄严。他的菩提心愿庄严,就成为国土的庄严,成为我们众生的庄严,成为十方国土的庄严。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 。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
“深乐寂灭”的“寂”是快乐本然;“灭”是痛苦消灭。甚深的佛性的常和乐的特性,是带着无尽的大愿安住于佛性之本然,所以这个“寂”含有予乐的无为之乐,“灭”就有拔苦,无为灭苦。
所以一个念阿弥陀佛修净土法门的人,看一切都以清净眼看,不以分别眼看,把一切众生都当成阿弥陀佛,不看他的凡夫性,只看他的佛性,把佛陀所宣说的一切教法都当成净土,这才叫净土法门。不要说菩萨、缘觉、声闻乘,乃至人天乘,乃至造了恶业能够忏悔,都叫净土法门。
我们看到一朵花,要不要看它的佛性?要不要赞美这朵花?要想,花啊花啊,你真美啊!你这辈子都会开,我这辈子不知道会不会开,所以我随喜赞叹你啊!花啊花啊,你了不起啊!你都会供养给佛,我拿什么来供养佛?身臭秽不净,心烦恼充满,见思烦恼一大堆,我跟花草比起来,花草都比我清净。
我们再看水,水的清净都能供佛,我们除了有一点自知之明,把自己的惭愧心拿出来供佛,还能拿什么来供佛?你看,风多清净啊!微风徐来,诸宝行树都能出微妙音,都能帮助阿弥陀佛宣说佛法,念佛念法,化导群生,风真伟大呀!
我们这样子的心,是不是在念阿弥陀佛?处处皆是阿弥陀。所以看到极乐世界的花、鸟、虫、鱼都要想,这些皆是阿弥陀佛所化现。我们在娑婆世界也要这样修。
我们生到极乐世界要听经闻法,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如果有人在难闻佛法的娑婆世界说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我们要不要听?极乐世界善知识多,还是娑婆世界善知识多?极乐世界连凡夫都显现善知识的形象,娑婆世界善知识都显现凡夫的形象。在娑婆世界善知识是那么的难遭难遇,如果遇到了善知识而不知道珍惜,怎么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开智慧,能够真正地明了净土,能够真正地生起念佛之心,虽然极乐世界去此不远,十万亿佛土,但是就在一念之间。古人讲:菩提现前,满目青山;若能识佛,大地无寸土。大地是什么呢?极乐世界是什么?极乐世界以何为地?黄金、七宝为地。如果你会念佛,五台山亦是金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