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 | 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

2020-12-02 21:31: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01


光绪二十七(1901)年秋,法忍老人有赴终南之举。先命月霞法师去营办道场,余(戒尘法师)与复成上座随侍月公往终南。


适有虚云上座在山结茅自居,因与之相谈禅理,口若悬河,机语不让。


虚曰:“汝此强辩,阎罗老子未放你在,孽镜台前不怕人多口!须知古时人障轻,可重见处,不问工夫。故六祖云:“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今之人习染深厚,知见多端;纵有一知半解,皆识心边事。须从真实功夫朴实用去,一日彻底掀翻,从死中得活,方为真实受用。纵得小小受用,生死之际,依然不能作主。纵悟门已入,智不入微,道难胜习,舍报之际,必为业牵。须以绵密功夫,坐断微细妄想,历境验心,不随境转,一旦悬崖撒手,百尺竿头,再进一步,方为自在人。此亦不过是小歇场,还有后事在。”


余曰:“我亦亲近德公、修公、大老、赤山来,自谓道契无生,更有谁耶?”


虚曰:“汝所谓道契无生者,作么生契耶?”


余曰:“若人识得心原无念,则知生自妄生,灭自妄灭,生灭灭尽处,自契无生。”


虚曰:“此是古人的,如何是你的无生?”


余无语。


虚曰:“汝乃学语之流,口头禅而已,只骗瞎眼汉。不信你我同坐一时,始见真实功夫。”


图片




02


虚一坐七日,余则妄念波腾,加以八识田中有漏种子发现,到此全不得力,半日亦坐不住,自愧向来所学之禅不济事。


待其起定而问之曰:“汝在定中,为有知耶?为无知耶?若有知者,不名为定;若言无知,自是枯定,所谓死水不藏龙。”


虚曰:“须知禅宗一法,原不以定为究竟,只求明悟心地。若是真疑现前,其心自静。以疑情不断故,不是无知;以无妄想故,不是有知。又虽无妄想之知,乃至针杪堕地皆知之,但以疑情力故,不起分别;虽不分别,以有疑情不断故,不是枯定;虽不是枯定,乃是功用路途中事,非为究竟。又此七日,只是觉得一弹指顷;一落分别,便起定也。须以此疑情,疑至极处,一日因缘时至,打破疑团,摩着自家鼻孔,方为道契无生。”


余闻此,十分钦仰,因与为友,同作联袂偈一首。


虚兄言:“孤身游世兄弟无,暗悲独自向外驰。”


余和曰:“禅兄若欲有此念,相结莲友睹吾师。”


同住茅蓬年余。


图片



03


一日,自念根钝,如专修此道,不能发明心地,生死到来,又随他去,况诸佛法门无量,未知余与何法特有因缘。且法门虽多,而中土学者,略分禅、教、律、净、密五宗。即严净佛堂,忏悔三日,用纸写禅、教、律、净、密五阄,请虚兄为证盟,跪在佛前三拈,皆是净阄。当时自谓我今专学参禅,如何偏得净阄,尚不以为然。


是年山中请月公法师讲《楞严》,余与虚兄皆在座听讲。一日,虚兄复讲《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力赞念佛宗旨。


余与之辩驳曰:“《楞严》宗旨,文殊只选观音耳根圆通,如何偏赞念佛,岂不违背经义乎?”彼此相辩者数日。月公闻之,呵止乃已。


听经毕,回茅蓬,因受风寒,昼卧床中,梦一同道者西归,为之念佛,继念《往生咒》数百遍,及至念醒,犹念不歇。见茅蓬忽然渐大,至十余丈,房中物件亦随之变大,金光夺目。余当时只有念咒之心,未起分别。因念久疲极,动念翻身,则金光不现,茅蓬亦自复原。即起身坐,念数百遍,而金光亦不复现,惟病魔从此顿愈。


即以此事告虚兄,虚曰:“汝与净宗有缘。”余亦不以为然。盖此时尚未深信净土宗故也。

(摘自释戒尘《关中寱语·我与虚云上座》)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地藏经》第九品精品漫画(内有僧众诵经视频)
· 《地藏经》第九品称佛名号的殊胜功德利益
· 聆听莲座下:听到他的声音,就很温暖
· 讲与演,都是为了给你的生命留下烙印
· 佛教常识丨五条妨碍你皈依三宝的歪理
· 【佛典故事】老病死苦常随逐
· 做一个有香气又温暖他人的人
· 莲池大师:六道之中,复有六道
· 修行路上多险滩,没有善知识很危险
· 【没事儿画哈哈】执着就是:别碰我的东西!
· 【殊胜咒语】这个咒语一念可以破所有地狱,救拔地狱众生(内有此真言手印视频)
· 因果,到底能不能转?
· 法语图|明白了处处是佛法,不明白处处是无明
· 【佛典故事】阿那律空器出食缘
· 点亮心灯,照破无明
· 全年最后一次半影月食就在今日,作何善恶乘七千万倍增长
· 别当地藏菩萨成佛路上的绊脚石
· 螺溪梵境,天界光华 —— 天台山螺溪传教院朝礼之行
· 【今日月食 功德亿倍】改变我们命运的大因缘
· 法语图|唯独修行不能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