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就是一场皮影戏,我们坐在寺院也是这样.
如果你没有开悟,那你只是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换到山里寺院的环境而已。
轮回就是一场皮影戏
轮回就是一场皮影戏,我们坐在寺院也是这样,如果你没有开悟,那你就只是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换到山里面寺院的环境而已。以前是靠感官,现在还是靠感官;以前烦恼,今天到这里也是烦恼。
虽然我有时候已经很累很累了,还是要交待,再交待啊!怕大家一散场一调转头就忘了,要给大家巩固,再巩固。虽然佛法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但是,道种何时成熟?你要保护它,它才成熟,不保护它,这个种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熟的,所以要关照,再关照。
有一句话叫“一番提醒一番新”,我们每天听佛法开示,每天提醒一下,就会提起正念。禅宗有“言语道断”,禅门语录的记录是很奇特的,是把很多祖师间的对答以口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它不用文字去修饰,越口语化,越表现出当时的时代和生活场景,越能体现祖师之间对答的高保真度。
就像我们现在拍摄要高清的,有1080P的、2K的、4K的、甚至还有5K的,8K的,越高保真加持力越大。所以禅门语录用的这个记录方法是很奇特的,如果后期用文字去修饰它的话,修饰的越多加持力就越衰减。
心,要有所依止
参禅的人为什么还要去看这些千七百公案呢?也是这个道理——一番提起一番新。宗门是直指人心的,所以千七百公案没有离开这个宗的。“你从哪里来?”这里面都有话的,“你那个带来了吗?”,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什么带来了。像石头希迁禅师一样的,遇到他的青原行思师兄,师兄就问他:“你哪里来的呀?”“我曹溪来的。”“曹溪来的,你那个带了吗?”他说:“带来了。”“那你没去曹溪之前有吗?”“我没去曹溪之前也有。”:“既然有,为什么要去曹溪呀?”他说:“如果不去曹溪,我不知道我有那个。”你看,讲的什么?这个就是对暗号。
千七百公案就是暗号,看得懂的人念念看着这个,心中的觉醒就被一番番地提起,一阵阵的清凉。念起佛号的时候,这声佛号就充满了这种智慧,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你说有吗?好像也真的是“说似一物即不中”;你说没有,却充塞虚空。“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会念的人走到哪儿度到哪儿,人天普度。不会念,它就只是口头禅,就是凡夫分别念的一句,没有触到法的层次,是没有威德的。
我们在寺院,一天天过的很平凡,各个岗位的人那么早起来,开始一天的忙碌。如果哪一天我们什么都不做,都不忙了,电脑、手机、电子设备都关掉,回到一千年前的丛林生活,老老实实开始修行了,你持得住吗?你会修行吗?如果公共的约束都没有,全部自由了,大家吃了就喝,喝了就睡,你还会不会提起正念?
当你过上了这种生活你就会知道,集约化的、理性的、集体的生活,才是人类文明的最高阶段。所以我们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晚上到法堂看片子、听法,“一番提起一番新”,你心又有所依止了,有依止就有暖暖的感觉,没依止真的就如孤魂野鬼似的。
晨钟暮鼓
日出而作
让心闭关,守住本份
人为什么喜欢热闹?就是因为你也没“法”,我也没“法”,大家跑到一起相互取暖,凡人聚在一起就被表面的情绪控制,心里面空空的,没有清净的法,那就弄点污浊的装进去,装得昏天黑地。清静、寂寞的生活,对修行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高级的享受;对于世间人来说是一种惩罚,是很难受的。
有一个空间能够把心歇下来,能让心闭关,守住本份,能够照着心、神、行合一,对修行人来说,这是极高的享受。如果你神和行是分离的,不知道神是什么,那你就没办法在这个身体的小空间里面享受到无限的乾坤。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