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虽未到莲华内 先送心归极乐天
文|憨山大师
吾人多生积劫,五欲淤泥,七情业火,深而且炽。
豪杰之士,靡不为其陷溺烧煮。求一念回心,了不可得。
况望其生远离心,求出苦道,专念栖心于净土乎。
此又不独莲出淤泥,而又根从火发也,何喜如之。
吾人欲出生死者,要知生死之根,欲求净土之本。殊不知净土之本,即生死之根也,是在此心一念转变之间,不遗余力耳。
愿公谛于日用现前境界,妻子团圞之际,朋友交接之间,义利交攻之处,喜怒未发之前,预先着眼觑定,真真实实,谛谛当当,要见如何是生死根,即当极力拔之。
然而吾心本净,其所以秽浊者,实此根株之弊垢也。苟能力拔其根,则净土不求至而自至矣。
所谓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脱者,正此谓也。若于根本一念觑透,则日用头头,无非解脱之场,尽归极乐之境。斯实身虽未到莲华内。先送心归极乐天矣。
摘录自《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大师简介
憨山大师(1546-1623)法名德清,字澄印,别号憨山。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明金陵全椒县古蔡浅人(今安徽和县绰庙先锋村)。俗姓蔡,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大师幼结佛缘,十二岁寻佛金陵报恩寺,十九岁削发为僧,尤其历经千辛万苦重修南华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兴祖庭宗师。憨山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研究,著作累累,弟子万千。明天启三年(1623)十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华禅寺,享年七十八岁,其肉身法像现供奉于广东南华寺内。
三光照相 万品流形 人途超急 时代虚盈
淳风久谢 浇俗濳生 爱波滔识 业雾昏情
猗欤文殊 五台腾迹 妙道乘幽 元源控寂
鹫峰遐峙 龙宫广辟 慧日舒光 慈云吐液
宝传兹日 法像斯时 瞻风侯景 梵刹开基
准绳秋子 取则迦夷 业隆千载 道盛一期
至人惠利 正觉津梁 明示衣珠 大开宝藏
伫契圆明 崇缘方广 国家隆盛 同享遐昌
倡读古文 学习古文
感悟祖师本怀 传承佛法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