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
《净土十疑论》
第二疑
/
原文
问:诸法体空,本来无生,平等寂灭。
今乃舍此,求彼生西方弥陀净土,岂不乖理哉?
又经云:‘若求净土,先净其心,心净故即佛土净。’
此云何通?
答:释有二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
总答者,汝若言求生西方弥陀净土,则是舍此求彼,不中理者。
汝执住此,不求西方,则是舍彼著此,此还成病,不中理也。
又转计云,我亦不求生彼,亦不求生此者,则断灭见。
故金刚般若经云:‘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者,夫不生不灭者,于生缘中,诸法和合,不守自性。求于生体,亦不可得此生。生时无所从来,故名不生。不灭者,诸法散时,不守自性,言我散灭。此散灭时,去无所至,故言不灭。非谓因缘生外,别有不生不灭。亦非不求生净土,唤作无生。
为此中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又维摩经云:‘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诸群生。
又云:‘譬如有人,造立宫室。若依空地,随意无碍。若依虚空,终不能成。’
诸佛说法,常依二谛。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智者炽然求生净土,达生体不可得,即是真无生,此谓心净故即佛土净。
愚者为生所缚,闻生即作生解,闻无生即作无生解。不知生者即是无生,无生即是生,不达此理,横相是非。瞠他求生净土,几许误哉。
此则是谤法罪人,邪见外道也。
白话文
问:一切诸法,体性空寂,本来无生,平等寂灭。
如今却要舍此世界,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这样岂不是违背了无生的道理吗?
又佛经说:‘如果要求得净土,应当先清净其心,心清净即佛土清净。’
这又如何说的通呢?
答:解释有两种意义,一者总答,二者别答。
总答:你如果说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的净土,则是舍此世界求彼国土,不合乎佛法无生的道理。
那么,你执著要住在娑婆秽土,而不求生西方净土,则是舍离彼国执著此土,这样还是有毛病的,同样不合乎佛法无生的道理。
如果你又转计说:‘我也不求生彼国,也不求生此土。’
这是断灭见。
所以《金刚般若经》说:‘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相。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二别答:所谓不生不灭,是指诸法因缘和合而生,诸法因缘离散而灭。
当因缘和合而生的时候,并无固定恒常不变的体性可得,所以叫无生。
当因缘离散而灭的时候,也无固定恒常不变的体性可灭,所以叫不灭。
有生有灭的是幻相、假相,不生不灭的是体性。
并不是说在因缘和合生起之外,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体性。
也不是说不求生西方净土,就叫无生。
因此,《中论》偈颂说:‘在因缘所生的诸法当中,认为有我有实体的说法即是虚妄空寂的,亦可说是假名而说其存有,此也即是中道实相之义。’
又云:‘诸法不是由自体生起,亦不是由他体生起,不是自他共生,也不是无因而生,是故知道一切法无生。’
又《维摩诘经》云:‘虽然了知诸佛国土、以及一切众生来本空寂,然而却常常以大悲心修造清净国土,以教化种种的众生。’
又云:‘譬如有人建造宫殿屋室,如果在空旷之地,就能随意无碍地建造。
如果在虚空修建,终究是不能成功的。’
诸佛开示佛法时,常常依真俗(空有)二谛,在不破坏世俗假名的状况下,说明诸法的真实相。
有智慧的人心中强烈求生西方净土,同时也通达“生”的体性不可得,这才是真正的无生。
这也是所谓心清净佛土清净。
愚痴的人被因缘生灭所束缚,听到“生”即当作真实有生来理解,听闻“无生”即当作真正有无生来理解。
不知“生”之当体即是“无生”,“无生”之当体即不离“生”。
由于不能通达此种道理,横执妄见而互相是非,因而嗔怒他人求生净土,这个误会实在太大了!
如此,则是诽谤正法的罪人,邪知邪见的外道!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