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形象就是佛的形象,
佛陀赞叹出家人叫“见解脱”,
解脱幢相。
我们出家人只要走在街上,
众生看到就得利益,
所以是名“人天福田”。
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发大乘普济之心,
那我们的这个慈心就不周遍。
如果我们不发代众生苦的心,
那我们的悲心就不切。
有时候我们出行在外面,很辛苦,在车上犯困的时候,我就对随行的人说,“你看路边的这些楼房,这些楼房那里面住的是你爸你妈,你这一辈子就来这一次,你能睡觉吗?你回来了跟你爸妈又没见到,你要不要发一点愿,也替他们念一点经啊?”我这一讲,大家马上眼睛就睁开了,也不睡觉了。
你想想:你开车路过、飞机路过,下面众生都是你爸妈啊!如果我们一个佛弟子没有生起这样子的心,你就悲心不切。你慈和悲都没有生起来,你是一个好的佛弟子吗?你的形象跟佛一样,你的心却跟佛不一样,那不是惭愧吗?
确实有时候佛菩萨的这种威德会鞭策我们,我们就会特别惭愧,所以印光大师就称自己说“常惭愧僧”。修行人,惭愧是最低的底线,有惭愧心的佛弟子还能得救,不管在家出家的佛弟子,如果惭愧心都没有了,叫无惭无愧,无惭无愧,那个就不好说了。
那我们要怎么跟佛菩萨配合?
虽然我们身为佛子,我们有时候这个因地还是不真切的,我们做一个佛弟子还不是很合格的。
我们既要肯定地认知诸佛菩萨的慈悲是圆满的、威德是广大的、悲愿是真切的,要乘诸佛的愿、威德而离苦得乐;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怎么样?至少要生一点惭愧心,修一点因果法,修一点观世无常,远离一点世间的欲望,能少欲能知足,那我们就要多修一点。
但同时不要认为我们修了这个就很了不起了,实际上我们还差得远。所以既不否定佛的因乘的法,我们也要承认、要认知、要深信佛陀果地的法。
那我们众生靠什么解脱呢?
就是靠佛陀果地的威德力而解脱的。
我们念佛就是以因地的心念佛果地的觉,
叫以因地的心入果海,
“因入果海”。
那果地的威德遍入众生心,
叫“果彻因源”,
我们末法时代众生解脱就是靠这个。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