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心与烦恼

2019-11-15 00:05: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一究竟,一切究竟。

一清净,一切清净。

一自在,一切自在。



图片


一究竟,一切究竟。一清净,一切清净。一自在,一切自在。请问这个“一”是什么?这个“一”是一二三四的“一”吗?有人就说了:这是“心”。嗯,猜对了。请问我们当下的心是不是究竟的?我们的心仔细去研究的话,心有分很多种心的。是不是?我们第六意识分别,是不是算心?但是它是生灭的,还是不生灭的?这个第六意识分别心,算不算清净的?还有第七意识,末那识的心。第七意识末那识心算不算究竟的?还有第八意识的,阿赖耶识的心。


  学佛就是要去究其心性,回归到我们本然的心,回归到当处究竟、当处清净、当处自在的那个心。念《心经》就叫“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的那个观,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照。但是我们一起心一动念,地藏菩萨就说了: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分别心上面,就起了波纹了对不对?明镜的湖面被业风一吹,就起波纹了。虽然它还是心,但是这个心起皱了,是吧?就有生灭的状态了,有烦恼了。这个业风吹起的波浪,我们要把它沉淀、沉淀,把它宁静下来。宁静下来了怎么样?请问:波是不是水呀?再恢复到它清净自然的水。当我们学佛知道这个波也是水的时候就好办了。这个水,哪怕再起波的时候,你知道它就是水,你就不会随着它波的形象,去烦恼啊去转啊,甚至我们会躲到这个波浪以下,更宁静的水的层面。


//


你的心清净了,你就会发现:世间所有一切的迷惑,那个都是假象,这就叫所谓的“转烦恼为菩提”了。所以一自在一切自在。你在这个三界里,如果觉悟了,三界不再成为你的牢笼了。三界的相也是假象,所以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这时候你自在了,你就会知道了(什么叫)“同与诸佛证大涅槃”。这个涅槃就是:一切苦停止下来了,一切乐却什么?却不灭。一切苦不生,一切乐不灭。大涅槃就是极乐,就是苦的寂灭——同与诸佛证大涅槃。那个时候,我们这个生命观就不像现在了,我们现在做个人从小长到大,有时候也跟其他的生命差不多。但是一旦觉悟到我们的佛性之后啊,你看,与诸佛同体!


—摘自传喜法师开示—


图片






图片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


图片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图片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图片

你要做的

无非是

开始和坚持


相关文章
· 憨山大师:佛性善根如草种在地
· 朝拜五台山,两个不得不知的传统
· 薄荷、青娘子和猪老母,他们都是谁呢?
· 身为凡夫,你有没有忏悔心 ——《地藏经》讲记第21课
· 佛塔的殊胜功德
· 人最难的修行,是守口如瓶
· 既然需要自由,我们又为什么要皈依三宝呢?
· 佛法有声书:“灵山犹在,法华未散”
· 不给我执加油
· 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要念得清清楚楚
· 能够在三宝地里停留一天,出点力,都需要海量的福报
· 『天宁梵呗』 十大愿王
·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朵莲花在文殊菩萨的宝钵里被呵护着...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有声书 | 第十九集
· 因地的修行离不开果地的佛
· 从清末开始吃素,一百多年来他们家个个病痛少寿命长
· 悟公上人:拜佛念佛的殊胜功德
· 如何以三宝为对境修功德利益亡者?——《地藏经》讲记第19课
· 莲池大师:关于我们的人生爱好
· 以孝治家,幸福万家 ——党组织领导以孝治家行动大数据运行平台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