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所有法 之 不害 ”
摘自:《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心所有法 之 遍行与别境
我们再往下,然后十一达到不害,这个不害是什么?这个不害不是法律规定你的,甚至也已经超越了道德的约束,也不是社会的。道德是什么?道德的定义是什么?是公众的一个约束形成的。
一个人到这个位置的时候还要不要法律来约束自己?没有法律的约束他会不会犯法?(学员:不会)。没有道德的约束他会不会违反道德?(学员:不会),不会。为什么?「因为他安住在法里,他知道一个念头不对都会损害自己,念头里面有一个有我、我所的念头,这个轻安就会消失掉。轻安消失掉怎么样?是不是又没戏了,又返回来做凡夫了,你离苦得乐的路是不是中断了」。
所以你自己那个时候要不要中断,不要中断的。我比个世俗的例子。你所有的条件都具足,然后你现在在读清华、读北大,你会不会读到一半就不读了?(学员:不会)。不会的。别人如果叫你不读你也不情愿的,你自己也不情愿放弃的。
所以一样,那我们如果住在生命的这样高级的状态,越来越接近圣果的时候,别人让你放弃你会不会放弃?你自己会不会放弃?不会。你知道你在做什么。所以这个时候叫不害,这个不害不是有为的不害,不是有约束力的不害,这是完全达到了自觉的不害。
但是这个时候只是达到不害,因为这是凡夫的境界,这时候有没有利他,这还没有提到。只是说不害,他不会害他人,因为什么?因为他肯定不愿意害自己,安住在这个境界里就自然不害,所以戒的一个体也会产生。别解脱戒是以思而得,有的是以定而得,有的以道而得,定共戒,道共戒,这是由定而产生的,轻安就是一个定的境界。
「然后再“行”, 就是说,安住在轻安不放逸这个里面,祂是一个呈流水一样的,就是“生命如斯,不舍昼夜”。祂有一个“行”,行里面确又不能够执著这个轻安,不能执著这个不放逸」。哎《道德经》里面说:“涤除玄览”, 前面还有两句话:“载营魄抱一,能勿离乎?”对不对?“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对不对?然后下面一句什么?“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瑕疵的疵。“涤除玄览,能无痴乎”。就是说,你都不执著。
在我们《金刚经》里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虽然有圣的境界、好的境界、善的境界,你也不放逸于善的境界里。你不能执著,你一执著这个就消失了。就是这样的。哎,现在你说,师父在讲这个,师父能不能住在那个善的境界里?不能,因为什么?师父现在有什么?师父现在有众生相,有我讲的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 所以我现在没有办法住在那里面。这个不仅仅我,连智者大师都说:“我这一生利他人故,而损己,自己的道果不可能很高”。但是这个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这是相对于小乘果来说的。在大乘上面来说,怎么样?我们今天所做的这个业,所做业,会不会消亡掉?(学员:不会) 不会。这会成为我们菩提道上的资粮。所以说:宁愿损身而利人,损己而利人。
但是这个也要有一种生命境界的,没有这个生命境界,有很多人不愿意的。我问到很多同参,他们根本不愿意!他们在山里面,哦,修得很好。所以在判教的时候,像智者大师在判教,五十八教在判的时候,祂说并不是说阿罗汉,有时候祂们境界也是很高的。虽然境界高,但是功德不大。功德没有菩萨功德大。菩萨你讲有时候讲菩萨功德很大。但是能耐不大,祂就是心量大。祂愿意自我牺牲;祂愿意给众生做铺路石;愿意做那杆蜡烛;燃烧自己的蜡烛,这就是菩萨。所以佛定义叫:自未度而度人者,乃菩萨发心。你说要修行的境界,不一定比得过那些修小乘法的。那些修行到一定程度就有神通。你像到泰国有神通的出家人很多。一看你就知道你前世、你未来怎样。他的定是很好的,一看到你,马上就映现出来啊,你这个人前世怎么样、后世怎么样。反过来你像我们中国,以大乘佛法著称的,反而像我们中国这种就很少。因为我们一学就学大乘法,然后就注重在这上面。
作为我呢,我好在我在出家之前有一些声闻缘觉的境界。因为我那时候我出离心非常强,我在家就完成了这些。所以我写的那个简传里面就说:我出家就发一个大心的。看到佛教这么衰弱,不忍心,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真正的我当时真切地有这个心。我是这样的一个发心出家的。在前面的声闻、缘觉乘的境界,我还是有一点的。比如你说无我,不执我所;在万法当中,你都坦然而住;在念念当中轻安、不放逸、行舍、这个不害,这都自然而然的,就具足在这个状态里,自然就会。你有这个因就有这个果。所以有过这么一个经历,有过体验!反过来看,我们中国的大乘佛法,其实需要声闻缘觉的基础。你没有声闻缘觉的基础,你不会自然而然达到不害的境地,也不会自然而然升起利他的悲心。
所以现在佛教界就出现:不单单利他的心生不起来,甚至害自己害他人,那个虚伪啊!他不知道真实的佛法是什么!他根本没有尝过佛法的味道啊!佛法就是解脱的,就是除烦恼的,他根本不知道他还在烦恼中呢。佛法对治烦恼的,佛法一大堆对治烦恼的药,他从来没吃一个,他也不知道烦恼是什么,也不知道烦恼相,也不知道烦恼的危害有多大,他自认为我就是个生命啊,我就这样,然后我也找一个方法。反正佛教现在几千年下来,已经成为社会现象了,他觉得没有什么过度。我直接就说,再加上现在很多出家就是很简单。我们僧衣到处都有买的。有的人就自己剃个头买套僧衣穿,也就不知道他是不是的!但是他自己有没有?他根本没有,没有老师带。他会不会跟老师啊?他不会的,他也不会跟老师,他没有这个心。
你知道吗!所以《道德经》说:“求德者,德得之;求道者,道得之。”求什么呢?求仁者,仁得之!他没有求道、没有求德,也没有求仁之心。有的人他求的只是,哦,我这有个方式。所以网站上常常看到,有一些人在路上装成这个女的比丘尼的样子。头发,她也不剪,拿个帽子一套。因为什么呢?因为世间上的人,他也没看过真正的比丘、比丘尼,他就看电影里的。电影里那个女的为了演个比丘尼,她会不会把头发剃掉啊?(学员:不会) 不会的。她就很简单,弄一个帽子一套,上面写一个佛字,哦,就是这个意思。这是叫艺术的一种表达方法嘛。大家就知道,哦,这就是比丘尼。
包括你看《红楼梦》里面,那个演妙玉这个角色的,她有没有剃头啊?没有啊。就是拿那个帽子一套,然后穿个什么衣服,大家认为就是。然后包括演电影里面穿袈裟也是,我们袈裟这样穿,他袈裟那样穿,我们挂钩这样挂的,他把那个挂钩挂到肚脐眼这里。世间上的人还以为就是这样子的。然后社会上就认为这就是出家人,然后社会上人就演也装扮成那样,也拿个帽子一套,然后拿一本书,咦,请问施主,我跟你化个缘。别人一看,哇,有出家人跟我化缘。那他避忌讳啊,我不能不给啊,不给的话,我得罪佛菩萨会倒霉的。所以这就形成了一种什么?就形成了他能够这样欺骗别人的一个土壤。 这因为什么?因为大家不了解佛法。
他了解不了解佛法?(学员:不了解) 他也不了解。他要是了解佛法,他哪里敢?说我要假装出家人,以佛菩萨的名义来骗别人,你说这个罪过大不大?(学员:大) 这个简直大到不可比喻啊!他毁坏了佛法的名义啊!他为了求那个一百块钱,别人也不可能给他多少钱啊。他为了那一点点钱,他破坏了佛教的形象,你说这个罪过大不大?他如果要知道,你给他多少钱他也不敢演那样子,骗别人,造下这样子的弥天大罪啊!所以都是这样,都是因为不知,不知道才会这样子!
我们过去也是因为不知道,每个人都想快乐,对不对?但是又不知道快乐的原理是什么,然后造作了很多痛苦的,给自己埋下很多痛苦的地雷。所以这个“不害”,我这边多讲一点。
点击查看《大乘百法明门论》更多内容☞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