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所有法 之 遍行与别境 ”
摘自:《大乘百法明门论》讲记
主讲人:传喜法师
时间:2010年7月
地点:慧日禅寺
首届佛教慧日夏令营
我们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了,所以真的是值得恭喜大家,因为这一步很不容易迈进来,你们今天坐到这边,你们要感谢你们的前世,是你们自己的前世修的,感恩佛菩萨,慈悲摄受你们。
听经闻法是一件很神圣的事,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听经要发广大的心:为了一切众生都能够开智慧了生死,以这样的发心来听经,发的心越大,听经的功德就越大。
上节内容请点击☞学百法而明门
第二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
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
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
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慢四无明,五疑六不正见。
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惛沈,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
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
哦,我们把这个都念完了,你看看,是不是讲我们凡人的事,我们平时是不是就处在这个里面。但是你当时知道那个是什么状态吗?你不知道。如果你知道这个的话,进一步你知道这个是好还是不好呢?你有没有知道?也不知道。如果知道这是好还是坏,然后你更进一步知道什么是应舍、什么是应取。你知道吗?不知道。所以我们这叫凡夫。
佛慈悲呀:照照镜子,照照镜子,你看你天天是什么样状态。所以这讲的不是圣人边的事,就是我们凡夫边的事呀。你六道轮回是怎么轮回的,你这个苦海是怎么造出来的。一边在说的时候,佛告诉我们说:你看你有这个吧,这好还是不好?自己也会觉得。哎呀,这真的是不好啊。
所以不仅仅佛说这个不好,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贪嗔痴好不好?不好。大家都会觉得不好。这并不是来自于佛灌输给我们的,哦,这个不好。这个里面就是既有物理的现象,我们生命当中物理的现象,也有我们生命当中生理的现象,也包含了我们生命当中心理的现象。所以有很多生命的本能。
这里面讲到五遍行,遍行有五:作意啊、触啊、受啊、想啊、思啊,这是我们生命的一个本能,对不对。生命的本能。生命就有这个作用,我们是人,乃至是一只小狗,它都有这些基本的生命特质。
那第二个呢,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不是本能啊?这不是本能,这是从第一个欲所生出来的。欲是什么?人是不是都是想往高处走啊?人往高处走啊。所有的生命是不是都向往着快乐啊?这是一个基本点,这个欲得到快乐,这是一个基本点。有智慧的人想得到快乐,他会避开不快乐,他要研究什么是不快乐、什么是快乐,然后我要住在快乐的方法里。
所以我们念四无量心的时候:愿诸众生具乐及乐的因。这个乐和乐的因是不是要研究研究啊?乐我们都喜欢的,但是乐从那里来?乐的这个果从那里生出来,什么因里生出来,这是要研究的。所以智慧者,我们现在佛教徒,我们在佛大智者的带领下,明白这个乐和苦的因而有取舍,取乐的因,舍苦的因。所以这四无量讲“愿诸众生离苦及苦因”。
我们现在学《百法明门论》就是学什么是乐,什么是苦;什么是乐的因,什么是苦的因。然后佛菩萨用一个高度概括的方法,用个数字,这个数字里面,小学一年级一百的数字是不是都学完了,加出来的结果才是一百,你说小学一年级都能学这个吧。然后这里面分的时候你看都是1、2、3、4、5,善法十一个,才十一。烦恼法最多到二十,二十个烦恼法,这个数字排到二十。这二十个再分,每个都是一,一个。你说简单应该简单到底了吧。为什么要这么简单?这是不是透露出高度的智慧和和强烈的悲心。
看众生轮回,想尽办法怎么度你们呢,怎么让你们明白呢,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本能,离苦得乐的本能。因为这样,就教你们什么?胜解。让你们知道苦的因和乐的因是什么,认识这个。然后念乐的因,安住于乐的因。
思定,要把你的生命相继不断,心的相续。我们在座很多人近几年学过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常常提到相续这二个字,让你的心持续地安住在善的上面,这叫定,这也名正定。定有没有邪定的?没有邪定的。这里面,这个别境的五个里面指的就是。
第五个是慧,因定而生出智慧来。所以从这个生命的生理的本能上,谁没有前面的这个遍行呢?谁没有意呢?谁没有触呢?谁没有受?谁没有想?谁没有思呢?然后在这里面,又进一步的进入到五别境的欲,每个生命都是想往高处走的。
然后这时候再继续告诉我们,下面善者有十一条,在我们生命里,善者有十一条。哪些是善呢?因为围绕着我们这个生命,生命特质,每个生命它都想离苦得乐。然后告诉我们离苦得乐好,研究什么是乐的因,什么是苦的因,产生一种胜解,知道这个。然后在念啊、定、慧,有慧了之后然后进一步的。
那什么是善呢?了解什么是善。我们要走在善的道路上,第一个就是信。信什么?相信有因有果,相信乐肯定有乐的因,苦有苦的因,要相信这个,不要拨无因果。 所以这个信在这里属于善法,这个信指的是正信,不是邪信。
邪的信是什么?有的人相信其它的理论,我是相信宇宙大爆炸的,我是相信进化论的理论,认为生命与生命之间就是弱肉强食的。那是什么信?那是邪信。它跟客观事实是相违背的。我们这里的信是相信因果,信佛告诉我们的真理。
既然相信因果了,那我们要不要精进于,就是安住在善法上。精进干什么?是正精进还是邪精进?你要正精进,这指的善法,肯定是正精进。那我们就安住在这个快乐的因当中。或者是安住在剔除苦的这个因上。我们改正习气克服自我的缺点,这是不是叫精进呀?这也叫精进。那有的人啊精进在搓麻将,这是不是也在精进呀?这是正精进是邪精进?邪精进。所以我们这里的精进是指的正精进。
三有知惭之心,惭有固定的意思。什么叫惭?惭是对我们的错误,我们生起惭的心,对我们罪业要有惭的心。还有呢,对别人比我们好,别人你看那么精进,那么功德大,我不如别人,也会有一个惭的心。一个是对自己的过失会生惭的心,第二在别人的功德之下我们也会自惭形愧。
愧什么?愧别人对我很好,别人对我恩很重,我呢却也不知恩也不图报,后来知道了,有愧呀,愧对呀,所以这是愧。惭和愧具体含义是有点不同的。
一个人有知惭的心,是不是也算是善啊?我们还是套那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还是这句话,虽然我过去造作了罪业,我现在知道了我错了,我有惭的心。这也算一个光明的心态呀。虽然别人功德很大,我没有修功德啊,我造了很多的罪业,但是我现在知道惭了。这也是一个光明的心态,这也算是一个好的。
所以我们像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一样,能够三皈、能五戒、能够行持众善法,那当然是很好。但有的怎么样?有的人他就是五逆十恶,在生的时候没做过什么好事,但是恶报现前了,有人跟他说,你呀赶快求阿弥陀佛吧,你求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吧。他以前都不相信的,但是恶业现前了,他知道真的有因果,我过去做了那么多错事,真的有因果。他猛烈以惭愧心、以忏悔心念佛,他也能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他惭愧心生起来了,忏悔心生起来了。
忏悔心本身就是一个功德,他一辈子没修功德,最后他知道我一辈子没修功德,是功德也。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一辈子没修功德,最后我总算知道我一辈子没修功德,这一念叫什么?这一念也是功德。也能够凭着这一念往生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愧也是好的光明的心态。一个知惭知愧的人会不会很骄傲?(学员:不会)。所以谦虚是与道相应的,与诸佛菩萨相应的。
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贪嗔痴是不好的,我没有贪,我在贪的时候,我能自己觉悟,不好,戒除它。戒贪算不算善法?也算,戒得都没有贪了。那无贪算不算善法?更算,更算是善法。无贪、无嗔、无痴。八轻安,一个人达到无贪无嗔无痴,无贪无嗔无痴的状态是不是会轻安现前。
你们想想看,你们如果现在处在当下这样的无贪无嗔无痴。然后我们对佛法、对诸圣贤又有惭愧之心,我们对我们过去的轮回、过去的习气毛病再也不敢生起贪嗔痴的心,我们心会不会清静下来?一清静了轻安会不会现前?轻安是生命非常好的一种境界,它会表达柔软、透明、六根更加的明利,开智慧的基础就有了。
所以,如果生命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我请问我们在座的,我们这么多人,你们有没有达到过轻安的境界?(学员:没有)。这很难哦。
但是你知道这个道理了,能不能达到?(学员:能)。你看这个里面,修行是不是像科学一样,像不像科学?就好像化学试验室一样,你只要把这个东西配配配,它就能变出火来。你只要把那个放水的试管往火上一烧,它就变成什么?氢和氧出来了。
这里面修行,你说轻安的果我们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佛已经告诉我们轻安的因是什么。如果你把前面讲的这些,祂前面讲了一个遍行的,好像是生理,生理都是这样的。然后讲心理的,心理上你达到这个境界,然后你又按照善法来实践,信佛,信仰佛所给你讲的因果不虚,然后你精进于戒恶修善。对于自己达不到的这种善,对过去你做过的恶生起惭愧,对贤圣已经达到的善你也自己感觉到很惭愧,我为什么没有,别人早就成佛做菩萨,度了那么多众生,我还在这里造恶业拖佛菩萨的后腿,拖得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菩提。我还是拖着后腿,地藏菩萨现在没成佛,应该也怪我,我也算一份子啊,这是不是有惭愧心啊?(学员:是)。
你知道因果,戒恶修善,然后具足惭愧,远离贪、嗔、痴。接下来怎么样,轻安会不会现前?就会现前。我们前面说,我们每个人都没有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按照这样去做。如果按照这样做,这个能不能做啊?(学员:能)。很容易做的。只要你真心地想做,谁不能做。只要做就可以。
所以佛陀讲这个道理的时候,连七、八岁小孩子都会成道。这你可以知道佛菩萨多慈悲啊,用佛菩萨无边无际的大智慧来逗我们众生的机,讲到简单再简单。这么简单,让我们每个人都听懂,然后每个人都可实践。理论上很普遍,实践上又容易行,证果上又很迅速。我们活了一辈子了,读了这么多书,也没了解过自己,也没有了解过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然后天天在造不善,害自己,自己还不知道。
所以一学佛法才知道,为什么佛菩萨恩德比父母亲还重,这点今天有没有知道?(学员:有)。父母亲生了我们的身体,养育了我们的身体。但是父母亲没有这样的智慧给予我们生命真正地成长。他能生我们,但是能不能让我们不生不灭啊?(学员:不能)。不能。养育我们能不能让我们不烦不恼不痛苦啊?不能,但是佛陀可以做到,对不对。
所以我们皈依佛陀就是这个目的。要和佛配合,佛来救我们,我们要不要配合?(学员:要)。要的。你到医院里医生把你诊断好了,处方开好了,别人帮你去付钱,然后把医药都开来,最后葡萄糖什么药都配好了,针都准备好了,空气也放掉了,然后等着给你戳了。你不要戳,那你病会不会好?(学员:不会)。其实你对这个药的原理你懂不懂?对医院的整个制度你懂不懂?不懂的。你对药的原理也不懂。对要造福社会的医院的体制你也不懂。但是你只要愿意接受,只要愿意配合,对你的病会不会有好处?马上就会有好处。
我们也是这样,现在你对佛的智慧你懂不懂?对三界里面、对宇宙里佛法僧三宝伟大的事业你了解不了解?不了解的。但是你只要原意听佛的话,把这个来实践,你就可以去除烦恼,你就可以很简单地得到轻安现前,达到生命的一个很好的境界。在这个轻安的境界当中,你又安住着不放逸,在种种缘境面前你能够了达,你行于这种境界当中善知取舍。这个舍除了对外在的干扰缘的舍,也对当下你在轻安当中的对这种轻安执着的舍。因为你执着了轻安之后,还会不会有轻安?不会有的,这个你们要知道哦。 当执着生起的时候,轻安就消失掉了。
这个很奇特的,这我自己是有感受的。当身心脱落,完全没有,这时候身心会处在什么状态?你生命力是消失了还是怎么样?不会。更加的旺盛。你因为种种的烦恼,你的能源都被你耗掉了,被烦恼耗掉了。当你把烦恼扫除,慢慢我们微弱的生命力开始增加了,然后越来越饱满。
孟子对这个境界有描写,老子《道德经》里也有描写,叫“长而不杀”。儒家里所谓的人天相应,然后达到人天合一的状态。道家里叫能够驾御这个虚,驾虚。能够达到神的状态,驾虚。那个时候怎么样?你看我们这个空气有没有?我们现在感觉好像没有,伸手划没有嘛。但是鸟只要有个翅膀怎么样?对它来说空气就有了,空气就变成了它的殿堂,就变成了它的高速公路。飞机加速到一定速度的时候,能把重达几十吨的一个飞机托起来,对不对。 生命也是这样的,你这时候就很自在。
我们以前读神话小说或者看科幻片,或者是神话电影,你觉得那个神通好像很奇妙很奇妙一样的。当你学佛学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并不稀奇,很正常,就像科学家了解了空气的原理能制造出飞机一样。所以列子能够御风而游,庄子他那个身体能够变化。诸佛菩萨能够化身无数亿,哪一位菩萨都能够分身无量亿,应以何身得度既现何身,以法界为身,尽虚空遍法界。
我们现在讲到这里,我们借着佛菩萨的智慧再看我们人间,我们人跟蚂蚁是不是差不多?差不多的,都是个体的,都自以为是的,我以为我就是我,我、我所,然后弄来弄去,颠颠倒倒就在这里面。彼此摧残,自己摧残自己,还摧残他人。
我们平时生活是不是这样。所以爸爸妈妈养了我们省心不省心?越来越长大了,然后道理又不知道,生理是越来越成熟了。但是心理的智慧还没有。不要说驾御生命,自己也不知道驾御自己的。给你一台电脑好了,就泡在里面出不来了,对不对。然后再长大了,占有欲更强了,弄个钱好了,钻在钱眼里又出不来了,一辈子为财所驱使,最后死了之后什么能带去?什么也带不去,就这样徒耗了自己的一生。
你看世间人是不是都这样,我们过去是不是这样,从来没有为真实的东西努力过,也不知道真实的东西是什么。所以说佛未御宇,这个世界一片暗暝。这个暗暝不是指没有物理的光,佛没来,太阳有没有?有。但是真理的光有没有?没有。所以我们唱《三宝歌》里面,第一句:人天长夜,宇宙黯黯,谁启于光明。
点击查看《大乘百法明门论》更多内容☞
回 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慧日法宝 感恩转发
我于十方佛,合掌诚祈请:
为众除苦暗,请燃正法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