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1 放不下的遗憾
电影《你好,李焕英》讲的是贾玲穿越到妈妈李焕英的少女时代,里面的情节全部由贾玲和妈妈亲身经历改编。2000年,19岁的贾玲复读一年,终于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相声专业。学表演需要高昂的学费,而贾玲爸妈都是化工厂工人,妈妈为了攒学费,一有空就帮其他农户拉稻草赚钱。
意外总是来得突然,一天下午,父亲开着小翻斗车,妈妈就坐在稻草堆上,谁知道稻草摞得太高,车翻了。妈妈从4米高的草堆上摔下来,小脑损伤,当场身亡。当她匆忙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在殡仪馆,她甚至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
贾玲没能见到妈妈最后一面,那年她20岁。后来,贾玲在采访里说:“妈妈去世后,再也没有哪一件事能让我打心底里高兴起来了。再成功又如何?能嫁给一个很好的人又如何?一想到我妈妈看不到这些,就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有网友说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你笑得有多开心
后半部分就会哭得有多惨
贾玲的遗憾牵引出每个人潜藏的遗憾
意外总是让我们猝不及防,毫无征兆
那些我们熟悉的人,裹上一件普通的外套
在某个寻常无奇的日子里
永远消失在熟悉的街角……
02 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回到过去,当超越时空的按钮一旦启动,回到妈妈生活的年代,你想不想帮妈妈谈恋爱,想不想帮她遮挡掉所有违缘,有流氓来欺负她的时候,你想不想上去挡住啊!实际上你已经跟你妈妈的命运站在同一个角度了。当你看到妈妈结婚了,然后你出生了,你还懵懂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亲怎么照顾你,是怎么爱你的。
当我们成为一个旁观者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过去的懵懂,曾经伤害爸爸妈妈的行为而流泪的。尤其是当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世的时候,你是他们的爱情结晶,他们曾为你遮风挡雨,那么真实地存在过,我们真实地活着的,他们也是真实活过的。
另一方面,我们很难想象,那些再也见不到的,你想念的人,你有多想念他们,他们就有多想念你。根据佛教的经验,我们已故的亲人从恶趣解脱出来,他们首先表达的不是自己有多苦,而是非常关切自己子孙的现状,首先他们会问“我的孩子现在怎么样?”
在相关论述里记载,人死了之后最大的悲哀,就是当你离开身体,看见你的家人扶着你的身体哭的时候,你会觉得“我在这里,那不是我”。但是无论你怎么嘶吼,他们听不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人,那是很痛苦的,马上自己就悲从中来晕厥过去。晕死醒来种种的情景又会悲伤,家里人对你的思念,都会成为自己成倍的悲伤,叠加在自己身心世界,一次一次因为悲伤而晕死过去。一个中阴身,也就是我们讲的“鬼”,离开人身之后的每一次的晕厥,都是因为悲伤。
轮回的路上,无常的车轮会碾压一切,爱当面对别离的时候,它就叫“爱别离苦”。当亲人分开的时候,是生离死别的锥心之痛,在轮回路上是没喜剧的,这就叫“苦谛”。
03 不再是旁观者
作为一个世间的人,你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没有办法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去,哪怕再思念他们,也于事无补。但如果你是学佛的人,我们在佛法里获得了吉祥,这吉祥的力量就可以借助我们的心灵无量光、无量寿而超越时空,帮到他们。
我也常常想,如果你现在开悟了、成道了、遍见过去了,你想不想干预过去?想不想跟过去的你说法?那你现在说度一切如母有情,这如母有情包括不包括你过去的父母亲?包括。你要不要跟他们说法,他们听得到吗?他们听不到。
但是当你是一个得道者的时候,你完全福慧两足了,你是一个开放者的时候呢?他还是密闭的,他是业报身。他的业报是有极大局限性的,业报的人只能跟业报的人在同频道交流,他跟智者交流不了的。我们现在同时期文殊菩萨在不在?释迦牟尼佛在不在?在。那你看得到吗?看不到。你只看到因相同的业力扭结在一起的业障鬼。
你看到的就是允许你看到的,共同的业力纠缠的人。你想要看到的,你天天磕头祈祷的,恰恰就不是你的能力范围的事,所以文殊菩萨就是站在你面前你也看不到祂。爸爸妈妈已经失去了人身,但是他们仍然存在于这个世界里?无论他是在六道轮回中的哪一道,你修行的功德都可以精准地追溯到他。那除了这一生的爸爸妈妈,你想帮助生生世世爸爸妈妈呢?也要借助佛法超越时空的这个特质,要通过自己身口意积累的功德,念大乘经典、发菩提心的功德,乃至有了智慧之后,去认知诸佛甚深的果地的功德。
你认知得越深,你的生命就越能够链接。如果你的口袋里只有十块钱,那你只有十块钱的能力。你有了一万块,就有一万块的能力。也就是说你只有出离心的功德的时候,你只能凭借这个功德去拯救你的父母。如果你的心里有了菩提心的功德,那无边无际的如母有情你都能帮到。
如果你能通达,能解释一点点佛的功德好了,沾一点点边,因为佛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那你沾任何一点点边,都等于无量无边。如果以此无量无边的功德去报答父母的恩,就能报答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吃瓜客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如理如法,不仅自己可以有成就,最大的成就就是光宗耀祖,能够利益过去一切有恩德的人,而不是一个无助的旁观者。
当我们带着修行的光芒,去看我们的祖先的时候,他就会超越所有过去、现在、未来,把这种正能量送到他们的面前,如如意宝一般,令饥者得食,渴者有饮,无衣者得其衣,怖畏者离怖畏。
1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