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法就是给自己知情权
修行就是让自己有选择权
不识别佛性,有也等于无
我师父在温州讲《金刚经》的时候,特别加重语气说:“如来藏人人有,但是障牢的,所以不得受用。”
你说有如来藏吗?有的。在哪儿?不知道。咋用?更不知道。那就等于没有一样。狗有佛性吗?也有。狗知道吗?不知道,不知道就等同没有。
过去的祖师把手一伸说“我手何似佛手”,我们的佛性跟佛的佛性有什么两样?下面又有一句话,“我手何似驴蹄”,驴为什么会做驴?它不知道佛性是什么,随业流转。那我们不也一样吗,也不知道佛性,也是随业流转。
智者大师的“六即佛”里,第一个就是“名字即佛”,名字上虽然人人有,但不知道的时候“有”也是“无”。这是我们的潜质,有了潜质,不负己灵故,所以要好好学佛,不辜负我也有作佛的资格。但是你不学,就放弃了自己的资格。
所以听法就是给自己知情权,修行就是让自己有选择权。不闻法就放弃了知情权,不修行就是放弃了选择权。这世间的冥冥众生,谁可以听法,谁不能听法,谁可以修行,谁不能修行,都没有限定的。他是没有机会。
自未得度,而度人者,菩萨发心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虽然我们修行很差,也是业障凡夫,但不管怎么样,为娑婆世界这些和我们拥有相同特质,同病相怜的人,我们还是可以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让大家知道这个世间有佛教,而且光明磊落地已经存在了三千年,进入中国成为主流文化也已经超过两千年了。
在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一谈中国文化就不能不谈儒释道。所以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如果了解、恭敬儒释道的文化,就有责任给大家给社会去介绍、阐释这些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让大家都能在这些文化里受益,得到滋养。
连智者大师最后都说“为利他故”,叫利他损己。佛陀也有说:“自未得度,而度人者,菩萨发心。”这个心态在佛教里也是许可的,特别是师父他老人家也是鼓舞着我们这样去修。
小乘修法是自己清净,从我执的牢笼里出来了,出三界了。菩萨的修法是知道小乘的清净是一种清净,但这种清净不是中道的清净,不是大清净,是有清净相的清净。菩萨知道这种功德,同时又能够走向更圆满的清净。
—摘录自三参法师2月4日开示
往期微信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