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捧起碗、拿起筷子的时候,这一点不要忘记

2022-07-16 06:00:00 发布: 人气:4
图片




 



当娑婆世界的色身捧起碗、拿起筷子,

面对所有色香美味的时候,

不要丧失正念,要现前正觉。



图片



《未生怨王除忏经》中有一段经文,文殊菩萨说:“大迦叶及众眷属随我一道去应供吧。”迦叶尊者说:“我为求法,不为求食,即便没有吃到饭,也会跟随你。为什么?因为在别人面前,听不到你那样的传法。”


这里大迦叶尊者跟我们讲了一个佛弟子修行的标准,纵使是吃饭这样的刚需,也要跟佛法联系在一起,要法喜充满、禅悦为食。佛弟子到哪里学习,又有饭又有法,就应当住;如果无法有饭,不应当住;如果有法没有饭,也应当住。


“食色,性也”,虽然我们凡夫要依靠饭食来滋养色身、延续生命,但是更要知道解脱的法身慧命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的。如果只是吃饭,不去想禅悦法喜的话,吃得再饱,跟法身慧命还是没有关系。


吃饭喝水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但在修行上,这个都可以商量。为什么只要有法,没有饭都要住?这是我们大家要去思考的。


如果用两层空间来比喻,三维空间的这个色身吃得再饱,在不生不灭的解脱空间里的法身慧命还是饿得瘪瘪的,或者说,极乐世界里你的那朵莲花是不会长的。


因为这不是一回事,生死轮回是生死轮回的业报身,不生不灭的身体不是靠饭食的能量支撑的,而是靠正觉、靠法喜禅悦维持的。所以,当娑婆世界的色身捧起碗、拿起筷子,面对所有色香美味的时候,不要丧失正念,要现前正觉。



图片



听法很重要。法没有听好,心灵没打开,心灵的光明不出来,烦恼就不能融化,这就是很危险的,糊涂一天就危险一天,自己都找不到修行的理由。我们听法就是为了把道理认识清楚,让自己的心越来越明晰,找到学佛的理由,找到学佛的价值。道理越明白,心就越稳定。


所以,大迦叶尊者说,纵使不吃饭也不要紧,我们不是跟您去应供的,我们是为了听您讲法,因为您出现在那里一定会演畅微妙法音,会开发我们的智慧。这就形成了我们佛弟子的一个非常标准的答案。


《大宝积经》第十五品“文殊刹土功德庄严”中记载: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为求这样的大智慧,假设菩萨乃至未来际在众生大地狱中被焚烧,也该忍受,不可舍弃如此智慧。”


这就是一种修行的决心。我们要搞清楚,不要觉得修行具有顺缘,那我就受持;如果有一点违缘,有一点脸色给我看,批评我了,我心情不好了,就宁愿不修行、不学佛了。


那些菩萨们说,宁愿百千万亿劫在地狱受苦,只要能换得听闻佛法的机会,我也愿意的。作为佛弟子,我们要记住这一点,这很重要,要好好去思维。



图片





图片



月明天心

图片

关注更多分享


天心素食

图片

关注美味分享




记录修行笔记,耕耘我们的生命


如何“坐”,才能不生病?


通过呼吸调理身体的方法






相关文章
· 看见流水时,愿一切众生洗除惑垢——日诵净行品74愿
· 感受法华的境界
· 轮回的连续剧,调频有窍门
· 般若法门|文殊菩萨传(十七)
· 胸中有志,人生大不同
· 戒律,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 人畜轮回转世给我们的启示(内有真实案例)
· 慈悲之语〡能消除短命夭折,令现世增寿吉祥的咒语
· 虚云和尚自述年谱 (15)
· 通过修行,你可以驾驭自己未来的命运
· 度化妙金光女 | 文殊菩萨传(十六)
· 学佛,学的是什么?
· 印光大师:对治瞋恚的窍诀
· 无量劫来,他不舍弃地等待着,如优昙花开
· 恕了错,消了业
· 愿为夏日雨,世人共清凉 ——古文殊寺天王殿安座洒净
· 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
· 持刃法门 | 文殊菩萨传(十五)
· 这一天,最应该感恩的是佛法的传承者
· 【佛教故事】阿难解说“跋地罗帝”偈颂——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