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萨德难量 久成龙种上法王
因怜众生迷自性 特辅释迦振玄纲
为七佛师体莫测 作菩萨母用无方
常住寂光应众感 万川一月影咸彰
文殊菩萨的真言“嗡 阿惹巴匝纳德”。在《金刚顶超胜三界经》中记载,文殊菩萨介绍五字真言胜相时对佛说:“世尊,我今为欲利益未来一切诸有情故,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若人才诵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若诵两遍,文殊师利普贤随逐,四众围绕加被,是慈无畏护法善神在其人前。”
经文中所指的五字真言即是:“阿”、“惹”、“巴”、“匝”、“纳”,这五个字。文殊菩萨说,若有人诵此真言一遍,功德等同于念诵八万四千三藏十二部藏经的功德;若诵此真言两遍,护法善神现身加被其人。
点击收看法师讲法视频
阿
清净本然
无生的空性
代表中央毗卢遮那佛
一切万法空无自性,无生无灭。若能了悟“清净无生”,修入根本清净无生门,就转众生的“根本无明”,成“法界体性智”。
惹
是东方
本空离尘义
代表东方
金刚部的不动佛
在“本空离尘”的智慧中,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那我们当下和过去无量劫来身口意所造作的罪业都能清净。
巴
是本真无染着
离尘垢义
代表南方
宝生部的宝生佛
凡夫贪得无厌,“贪”是依“我执”,而“我执”的根就是“末那识”。如果有善知识为我们解说“本真无染着离尘”的意义,若明了,就可以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入法界真如平等门。
匝
为本净妙行义
代表
西方莲花部的阿弥陀佛
众生如果能明白“匝”字的本净妙行义,就能降伏“嗔根”,即“分别识”,转“分别识”为“妙观察智”。
纳
是本空无自性义
代表北方羯磨部的
不空成就佛
“眼、耳、鼻、舌、身”是痴根。降伏痴根,转众生的“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成就清净的身、语、意业,继而成就北方的羯磨部不空成就佛,修入成就金刚菩提解脱门。
德德德德德
嗡 阿惹巴匝纳
后面有五个“德”
表示五字真言的五个法身德
东方不动佛持戒精严而成就“戒法身”,所以东方代表“戒德”;南方宝生佛安住清净意,精进不懈而成就“定法身”,所以南方代表“定德”;西方阿弥陀佛成就“慧法身”;北方不空成就佛成就“解脱法身”,因为不空成就是解脱门,也是涅槃门;中央毗卢遮那佛成就解脱“知见法身”,转众生的根本无明为“法界体性智”。
在《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中,毗卢遮那如来说:“吾从往昔修持金刚秘密菩提法教者,是大圣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是吾先师。”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知道,文殊菩萨不仅是千佛之师、不仅化身佛,报身佛以文殊菩萨为师,法身佛也是以文殊菩萨为师。所以经典告诉我们,念文殊菩萨的五字真言一遍,“如诵八万四千十二围陀藏经”。
摘录自传喜法师开示
推荐阅读
被困16天奇迹生还,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在地球修行竟然有这么惊人的优势
能拔除一切业障之根本的殊胜咒语
只要你是佛弟子就要穷其一生地去学三皈依
一个发生在五台山的真实离奇历史事件
文殊菩萨现身指引令这个法宝广宣流布
END
更多佛法内容
请关注古文殊寺公众平台
声 明
图文|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