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六和敬”?
宣化上人讲述
修道人,不可障碍其他人发菩提心。尤其不可令其他人生退道心,如果有这种的思想,自己修道也不会有所成就。无论什么人要发菩提心,应该帮助他,成就他。不可破坏他,令他生退转心。要是这样,一定会堕地狱的。持戒要清净、要慈悲、要恭敬、要和气。所以要有“六和敬”的精神。修道人以六和敬为标准,才算守戒律的人。什么是六和敬呢?在下边浅略说一说。
壹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共同修行,互相研究。不能说这个地方,只可有我,不能有你,更不能有他。不能和师兄弟或同参道友,一天到晚,用身来斗争,用口来斗争,用意来斗争,这种思想是不可存在的。如果有这种情形的,赶紧纠正过来。不能只知有自己,而不知有他人,反而用地位,势力来压迫他人,令他人服从,这更是不可以。如果压迫他人自由,就谈不到身和同住。
贰
二、口和无诤。不能用口来辩论,用口来战争,总觉自己是对,而他人是不对。这是口不和的表现。修道人要修无诤三昧。口和就没有诤论,所谓“话到快时留半句,理从直处让三分”。如果有这种涵养功夫,大家一定相敬如宾。
叁
三、意和同悦。你的意念要和他人的意念相和合,不要有歧见,能这样大家便同悦。要知道,道场不是一个人的道场,而是大家的道场,不能用强迫手段来压迫人,令人不喜悦,而种下三恶道的种子。
肆
四、见和同解。不能别开生面,独出心裁,另创谬论。认为他人的见解都不对,唯独我的特别见解是胜过他们,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要明白有共同的见解,才可以实行。也就是服从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不可独裁,不可专制。现在是民主时代,一切都要讲究民主。
伍
五、戒和同修。戒律是大家所遵守的,好像国家的法律,人人必须遵守,不能说这戒律是你守的,而不是我守的。这种人的想法,简直是佛教中的败类。大家应该群起而攻之,摒除“狮子虫”,使令佛门清净。
陆
六、利和同均。所有利益,大家应共同平均分配,不可一人独得。一人所得,那是遍重,不是公平。古德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平则鸣,如果相等,便无怨言,所谓“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就是这个道理。
修道人,要明白六和合的道理,才能不障碍其他同修,不压迫其他同道,这是最要紧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注意,不可明知故犯。
摘自《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开示
更多佛法内容
请关注古文殊寺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