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
2014年11月,传喜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慈心开显《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洞开毗卢性海之玄门,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发露忏悔的最好对境就是普贤菩萨。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往生西方,是速疾成就普贤大愿的最胜方便。
历时三年,慧日传媒将这一珍贵的讲记整理,让我们再次聆听法音,共入普贤性海。
第十四集摘录
◎ 请佛住世,实际上就是要端正我们自己,请佛住世不是请佛,是请我们自己。我们如理如法地修行,善知识就住世了;我们不如法,善知识就灭度了,因为善知识存在的意义没有了。所以请佛住世主要从自身上去找问题,为了苦难众生的缘故也要请佛住世。
◎ 佛只要住世就能利益众生、讲说佛法。佛能示现到众生界来成佛,这是我们众生莫大的福报。我们最大的幸运就是佛示现了、佛成道了、佛转法轮了。所以佛长住世间是众生的依怙,是世间最大的庄严。
◎ 佛是以大悲愿力来到人间示现成佛的,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祂,这个因缘就会消失掉。当恭敬的因缘不存在的时候,众生散乱骄慢的心出来、甚至以佛为对境造恶业的时候,佛就会自己消失掉。
摘自《普贤行愿品讲记》
传喜法师第十四集开示
往期回顾
END
声 明
文字整理丨古文殊寺工作室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