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佛陀涅槃前,特别授记《华严经》由东土震旦——中国人传承。
2014年11月,传喜法师率众朝礼峨眉山,慈心开显《普贤行愿品》甚深法义,洞开毗卢性海之玄门,满目青山、触目菩提。
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普贤菩萨代表诸佛功德体,既与十方诸佛同体,又与法界众生同体。普贤十大愿王,为一切菩萨行愿之标帜!愿愿称法界心,愿愿极法界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华严经》云: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发露忏悔的最好对境就是普贤菩萨。契文殊之妙智,宛是初心。入普贤之玄门,曾无别体。往生西方,是速疾成就普贤大愿的最胜方便。
历时三年,慧日传媒将这一珍贵的讲记整理,让我们再次聆听法音,共入普贤性海。
第二集摘录
◎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的这些内容,是让我们用智慧的眼睛看到普贤菩萨。你看到普贤菩萨,就是见到十方诸佛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经的三藏十二部,世尊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都是解释这七个字的。这部经在我们佛教的经典里称为经中之王。
◎ “大方广”就是法,“佛”是人,“华严”是比喻。
◎ 入不思议境界,其实是没有境界;这个思议叫不思议,这个境界其实是没有境界的境界;思议是不能思议的思议,入是佛果地的威德,没有出入。这部经典的出现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凡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具足了诸佛的悲心,然后以这样的大悲心对众生说佛的境界。
◎ 普贤菩萨给我们做示范,我们如果按照普贤菩萨的行愿来做,就能够在不出不入中而入,不可思议中而思议,甚至证得这个解脱的境界。
《普贤行愿品讲记》第2集摘录
往期回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