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寺的名字原来和这尊佛有关,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2021-02-01 10:00:00 发布: 人气:5

图片







大日如来,是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毗卢是梵语,中国话的意思是大光明遍照。慧日,是智慧的、遍照的光明,是法身佛的光明。慧日就是大日的意思,慧日寺的主尊就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大日如来是佛的法身



大日如来,依梵音可译成毗卢遮那佛,大日之意胜于太阳,毗卢遮那是光明遍照之意。


大日如来,释迦牟尼佛的三身之一,表示绝对真理的佛身,是法身佛、法界之体性、实相所现。在汉译中,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一切佛的本质是一样的,一切佛的法身也是根本无分别的。毗卢遮那佛是一切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自性真身。


图片

上图:华严三圣


在《华严经》中讲到,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共同辅佐毗卢遮那佛,三圣合称为“华严三圣”。汉传佛教各大寺院丛林在古代时,往往在藏经楼或最后一进殿毗卢殿供奉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



图片





大日除一切暗



大日如来名称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


大日如来是遍照一切世间万物而无任何阻碍的法体,众德圆满,智慧之光遍照一切处,无昼夜之分。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有情无情,都能受到恩惠,启动萌生佛心,获不可思议之成就。


《大日经疏》记载:“如来日光遍照法界,亦能开发众生善根,乃至世间事业由之成办。”



图片




如来圣号含义



依据《大日经疏》卷一记载,大日如来圣号有三种含义:


(一)除暗遍明义,谓如来智慧日光遍一切处,作大照明,无有内外、昼夜之别。


(二)众务成办义,谓如来日光遍照法界,能平等开发无量众生之善根,乃至成就世、出世间种种殊胜事业。


(三)光无生灭义,谓佛心之日虽为无明所覆障,而无所减;究竟如法实相三昧圆明,而无所增。


以如此诸种原因,故世间之日不可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处,故加以“大”字。



图片




金刚界大日如来



金刚界大日如来,象征摧坏众生烦恼,把降伏烦恼的智慧比喻为“金刚”,表示其坚固不坏,代表着如来智慧的世界。


《金刚顶经义诀》卷上说:此如来又名“佛菩萨眼如来”,亦名“诸佛菩萨母”,亦名“诸佛菩萨最上广博清净藏”。一切诸佛菩萨因此而得以明见,于中出生,一切贤圣于中安住,故有此名。



图片




大日如来形像



大日如来的形像常见为比丘形,结跏趺坐,头戴五佛冠或结发髻冠,全身璎珞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在密宗金刚界和胎藏界有不同姿势,两种的区别主要在手印上。


在金刚界,祂表示智大日的意思,称大日智法身。其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智拳印,即右手握左手食指置胸前。


在胎藏界,祂表示理大日的意思,称大日理法身。其突出特征是两手结法界定印,即手掌仰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两拇指相触,置于脐下。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云:毗卢遮那佛,法身遍法界;顶有五佛冠,坐千叶莲华;身著璎珞衣,身色紫磨金;百福本具足,万善庄严身。


与释迦牟尼佛顶上肉髻不同,毗卢遮那佛顶上戴着五佛冠。在毗卢遮那佛的造像中,佛座由千叶莲花构成,每一瓣莲花都象征着佛的一尊化身,这也叫做“千佛绕毗卢”。



图片




修持功德利益




大日如来心咒:


嗡 缚日罗 驮都 鍐


由于如来智慧光明遍照一切处,能使无边法界普放光明,能平等开发无量众生之善根,乃至成就世出、世间种种殊胜事业。


佛教的每一个咒都有真实不虚的功德。我们念咒,要生起出离心,没有我执地念;要以大光明心、菩提心为心,以诸佛心为心去念;要以空性的大悲,以圆满的光明去念。


修持大日如来法门,可以消解大道众生灾苦,成办世界善利事业,终而度脱生死无明,明心见性,证得法相实性。


顶礼供养皈依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顶礼供养皈依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顶礼供养皈依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



图片


相关文章
· 慧日法语甄选|文殊菩萨恒常摄护众生
· 这条路上,师父也只是配角
· 常识|寺院出食时,为何要用小刀和小手取饭粒?
· 忏悔原来是这样,那以前……
· 蓬莱拾遗 | 为什么说“本来是菩萨,一下子就变成罗刹”?
· 聆听莲座下:超越时空的加持
· 妙吉祥法堂最新开示:内心深处的悲悯,才能弥合外在的争端
· 最大的利己,就是有一颗利他的心
· 【佛典故事】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 菩萨的参学
· 聊天的深义
· 蓬莱拾遗 | 是否要用恶的方法去对付恶人?
· 深度揭秘神秘的心灵感应(附精彩案例)
· 受持八关斋戒殊胜的功德利益
· 【佛典故事】如法修行 如佛亲教
· 这样成为王羲之家那样的名门望族
· 慧日法语甄选|学佛是学什么?
· 蓬莱拾遗 | 广生欢喜不生愁
· 绝对精彩:哲学家父亲对僧侣儿子的18个拷问(二)
· 相聚于此,需要极大的善根和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