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Monday —— 周日/Sunday
AM 00:00-12:00
PM 12:00-24:00
假如
今天没有手机
你会选择怎么度过?
没头绪?
不如来开个盲盒吧!
聊天、照相、付款、追剧、乘车、
导航、听音乐、点外卖……
手机走进生活包揽一切;
迟钝、浮躁、孤独、冷漠、愤怒、
嗔恨、碎片化、无聊感……
手机深入身心全面布控
路走着走着就掉进了河里,
车开着开着就翻出了车道;
颈椎已经不适,
眼睛早已模糊。
依旧还是,
放不下的手机,
抬不起的头。
你知道吗,
它在发热时,
我们正在失去温度。
........
# 科技时代
这是一个空前发达的科技时代,衣食住行、阅读交流变得无比便捷。但也就在这样奇迹般的物质生活中,我们的精神世界迎来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危机。
我们与机械设备亲密接触,甚至形影难离。我们变得冷漠,变得空洞,交通与通讯的便利并没有增进我们与亲人之间的情感,相反,我们与他们,变成了世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们本来只是在使用机器,但渐渐地,我们却变成了机器。
尤其是手机,“机不离手”几乎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通病。放下拿起,频繁刷屏,所看的又大都是毫无意义的碎片信息。夜已经很深,你好不容易关了机,但你真的能睡好吗,手机真的被关掉了吗?不,它依然在你的身心世界里运作,令你无法进入沉静的睡眠状态。
特别是我们的孩子,手机游戏、微信QQ、甚至一些不良的网站和小说,正在对他们进行普遍的侵蚀。孤僻、冲动、无法自律、精气神不足、失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等逐渐成为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标签。青春刚刚开始就显现枯萎,这应该是家长和社会都无法承受的痛。
对修行而言,手机也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你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增加了一种无形的干扰,定力稍微不好就不知道是谁在驾驭谁了。所以生命想要提升是不容易的,随随处处都是陷阱,一不小心,你就会在手机的导航下一脚踩空,掉下井去。
对于现象界这种种的诱惑,佛陀早已在经文中有过提醒,“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手机确实有甜头,但在尝到甜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寒光凛凛。就像蒙山法会时通常会对鬼众开示的一样,“随时随地,要正念分明”。
佛法,就是我们生命最好的说明书。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怎么样戒恶,如何来修善,都有具体的方法。戒恶修善就是积聚正能量,正能量越大,脑细胞苏醒得越多,我们就能更快地看到真实的“我”。
# 戒定慧
对自我有了全新的认知,对佛法有了细致的体悟,手机、电脑、影视、动漫等所有一切科技手段就都可以为我所用,行诸善事,度众利生。人觉悟的时候,武器就能变成花朵。佛陀成道后,坐在金刚座上,魔鬼的刀箭纷纷射来时,都变成了漫天飞花散落在佛前。
佛教的网站,佛教的微信平台,这些都是现代科技与佛法智慧相结合后提供给大家的文化营养。在铺天盖地的手机讯息里,这是为你准备的最深沉的温暖。
但尽管如此,也还是要提醒大家,学习佛法可以使用现代传媒,但修持佛法还是要回光返照,按照祖师大德传承下来的方法,老老实实,一步一步增上。
●●●
"BUDDHA DHARMA"
《金刚经》里,佛陀慈悲地告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的心住在什么上,就会被什么捆绑。住于女色,就被女色控制;住于烟酒,就被烟酒控制;住于手机,就被手机控制。只要被控制,我们的心就被关在监狱里了。
心中没有“道”,生命就没有核心,活在现象中,灵魂就永远在漂泊。
互联网确实像一扇翅膀,可以带领我们畅游世界、连贯古今。但我们真的是自由飞翔的小天使吗?我们很可能只是被这张巨网网住的一只小飞虫。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科技本身没有错,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也都值得赞美。关键是科技的受用者,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物质层面的便利时,要懂得回归内心,保持正念,超越束缚,驾驭科技。这样,科技的价值才能得到有效体现,人生命的意义也才能获得完整表达。
手机会过时,佛法永远不会过时;手机再完美也只是工具,佛法再沉默也是唤醒生命的春雷。
所以与其去追求更高配置的手机,不如去开拓更高境界的人生。每天关机一段时间,为“我”这部手机多充一充电吧。
——三参法师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