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音频同步收听
《天台宗纲要》把佛陀的一代时教,通过“藏通别圆”分了几个等级。佛陀无上正等正觉,尽虚空遍法界,但不同见地见到的佛都是不一样的:
藏教的智慧看佛是丈六金身,有生有死;通教的智慧看佛如须弥山身;别教的智慧看佛是微尘相好身;圆教的智慧看,佛就是遍法界身。
佛宝如此,法宝亦如是。所以,佛法的学习有时候先需要有一个整体了解,之后再好好地深入学修。我们2018年学习《天台宗纲要》时,只是浅浅地带大家读一读,略作讲解,目的在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之后再深入地自学。
小乘佛教尤其重视戒律,但受戒的时候是很简单的,布萨诵戒之后在上座比丘面前一问一答,就得戒了。而且只有两位上座比丘就可以,其他的人只是作证明,整个仪式前后加在一起大概不会超过两个小时。
相比来说,我们汉传佛教授受的就很多了,用一个月来受戒,而且还有专门的时间来学戒。但实际上,你要想真正得受用的话,这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够呢?
所以佛门里,最基本的就是“五年学戒”,这还是对根器非常好的,学了五年就能学懂的人。如果没学懂,下面一句叫“终身不离”,这辈子都得好好学。
我们出家修行,跟着善知识也是如此,有句话叫“十年不离依止”。在一个道场里,能依止师父住个十年,才有一点点像样了。这时候你再去学,不管是学禅宗、净土宗,还是学教,就都会有入门的。
前两天,看到一位指挥家跟一位小提琴手对话。这位指挥家说,并不是能识谱、能把曲子演奏出来,甚至能成为演奏家,就能很好地表达音乐了,你甚至要用整个生命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我想我们学佛也是这样的,通过读诵经典,去深入理解,之后去践行,用整个生命去体验。
为什么沙弥十戒、二十四威仪都是略说?因为要从广义上来说的话,三藏十二部都是律仪。实际上,何止三藏十二部?从三千年前到今天,我们每天学习的都是《大藏经》里面的内容。
为什么要“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不离依止”就覆盖了学戒的所有内涵。因为即使你把开、遮、持、犯的理论学得再精湛,只有这个“依止”才是现实生活中的践行。理论上的文字写得再优美,也不能替代现实生活中的真操实练。
最近流行一句话非常高大上,叫“相信光,看见光,成为光”。我们天天念的佛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你要先相信光,要修很久才能看见光,看见光了又要很久才能成为光,这就是我们此生、乃至生生世世修行的目标。
【墨宝】
近善知识,出生死中最为第一
扫码关注我们